OSI七层模型和TCP/IP五层模型及数据封装解封装
发布日期:2021-05-18 12:26:48 浏览次数:18 分类:精选文章

本文共 815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 分钟。

OSI七层模型和TCP/IP五层模型及数据封装解封装

一、OSI七层模型和TCP/IP五层模型

OSI七层模型和TCP/IP五层模型是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两种体系结构,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定义了网络通信的过程。

1. OSI七层模型的分层结构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参考模型分为七层,分别是:

  • 物理层:负责完成比特流的传输,主要工作设备包括网卡、集线器等。
  • 数据链路层:实现逻辑连接、硬件地址寻址和差错校验,主要设备为交换机、网桥。
  • 网络层:进行逻辑地址选址和路径选择,主要设备为路由器、三层交换机。
  • 传输层:定义传输协议、端口、流控和差错校验,主要设备为防火墙。
  • 会话层:建立用户之间的会话。
  • 表示层:定义数据格式、编码、压缩和加密,负责转换。
  • 应用层:提供用户接口和网络服务,主要设备为终端设备和服务器。

2. TCP/IP五层模型

TCP/IP五层模型是OSI模型的简化版,合并了OSI的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分为:

  • 物理层:传输比特流,设备为网卡、集线器。
  • 数据链路层:传输数据帧,设备为交换机、网桥。
  • 网络层:处理数据包,设备为路由器、三层交换机。
  • 传输层:处理数据段,设备为防火墙。
  • 应用层:提供服务,设备为PC、服务器。

二、数据封装及解封装

网络数据的传输需要经过封装和解封装的过程。

1. 封装

在传输过程中,不同网络层的数据会被不同的包装层所包裹。具体来说,数据从高层开始逐层包装:

  • 应用层数据包装到传输层段。
  • 传输层段包装到网络层数据包。
  • 网络层数据包包装到数据链路层帧。
  • 数据链路层帧包装到物理层比特流。

2. 解封装

解封装是将嵌套的数据层逐步拆开,反向进行:

  • 比特流解封装为数据链路层帧。
  • 数据链路层帧解封装为网络层数据包。
  • 网络层数据包解封装为传输层段。
  • 传输层段解封装为应用层数据。

通过以上封装和解封装过程,数据能够在不同的网络层之间高效传输,最终到达目标设备。

上一篇:TCP/IP五层模型之数据链路层
下一篇:程序员需要达到什么水平才能顺利拿到 20k 无压力?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哈哈,博客排版真的漂亮呢~
[***.90.31.176]2025年04月12日 11时20分3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