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模式--适配器模式
发布日期:2021-05-15 01:31:19 浏览次数:18 分类:精选文章

本文共 2289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7 分钟。

适配器模式的基本概念

在程序设计领域,适配器模式是一种常见的设计模式,其主要目标是解决接口不兼容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适配器来实现不同系统、不同产品、中不同内部组件的通信与协调。

例如,在生活中,我们通常会遇到接口不匹配的情况。例如笔记本电脑的工作电压(20V)与家庭用电电压(220V)存在差异。这就需要通过电源适配器(也称为充电器)来将两者进行转换,从而实现适配。在电子产品充电方面,苹果设备的充电接口与安卓设备不同,这也是使用充电适配器(或称为转信接口),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充电兼容性。

适配器模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对象级适配器类级适配器。这两种适配器模式基于不同的实现方式,各有优劣。


对象适配器模式

以苹果充电线给安卓手机充电为例。假设我们有以下两个接口:

  • 目标接口(Target Interface):定义了安卓手机充电接口的类型。以下是具体实现:
  • public interface Android {
    void charging(AndroidAdapter adapter);
    }

    从上述接口定义可以看出,安卓手机需要接受一个适配器,并调用其中的适配功能。

    1. 适配器接口(Adaptee Interface):定义了苹果设备充电接口的类型。以下是具体实现:
    2. public interface Iphone {
      void charging(IphoneAdapter adapter);
      }

      注意:在这个上下文中,“Adapter”和“IphoneAdapter”可以看作同一个概念,接口命名可能需要调整。

      1. 对象适配器的实现:通过组合方式实现适配器功能。这个适配器类既继承了Android接口,又持有Iphone实例。
      2. public class Adapter implements Android {
        private Iphone iphone;
        public Adapter(Iphone iphone) {
        this.iphone = iphone;
        }
        @public void charging(AndroidAdapter adapter) { // 仅仅是一个示例接口定义
        this.iphone.charging(this);
        }
        }

        这样,通过组合适配器和目标接口,我们可以轻松地将两种不同接口进行适配。

        1. 适配器的实际使用
        2.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phone iphone = new Iphone();
          Adapter adapter = new Adapter(iphone);
          Android android = adapter; // 将Adapter对象赋值给Android类型
          android.charging(null); // 调用Android接口的适配器方法
          }
          }

          前面使用的是示例代码,实际有具体的接口实现,可能需要进行调整。


          类适配器模式

          类适配器模式与对象适配器模式相比,其实现方式不同:它是通过继承和实现接口来实现适配器功能的。

        3. 目标接口和适配器接口。目标接口定义了可以适配的接口类型。假设我们有以下接口:
        4. public interface Android {
          void charging();
          }
          1. 适配器接口:在类适配器中,适配器需要实现目标接口,同时继承适配“被适配对象”的接口。
          2. public class Iphone {
            public void charging() {
            // 这个方法可以对应适配到其他地方
            System.out.println("这是一个苹果充电线的接口");
            }
            }
            1. 适配器的实现:类适配器继承了被适配接口,并实现目标接口。
            2. public class Adapter extends Iphone implements Android {
              @Override
              public void charging() {
              System.out.println("这是一个适配后的接口");
              super.charging(); // 调用超类即Iphone的方法
              }
              }

              这一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Iphone类没有super.charging()方法,可能需要修改代码逻辑。

              1. 实际使用
              2.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dapter adapter = new Adapter();
                adapter.charging(); // 调用的是Android接口的实现
                }
                }

                适配器模式的优化总结

                • 对象适配器:通过组合的方式实现适配器功能,实现方式灵活,但需要持有被适配对象实例。
                • 类适配器:通过继承的方式实现适配器功能,适配器本身也需要实现目标接口,这在Java等多态语言中更加自然。

                总结来说,适配器模式的核心目标是解决接口不匹配的问题。在实际项目中,什么性能优于什么适配器模式取决于具体场景。通常情况下,对象适配器和类适配器可以互换,但在不同语言和框架中实现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上一篇:java设计模式--装饰模式
    下一篇:java设计模式--访问者模式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路过,博主的博客真漂亮。。
    [***.116.15.85]2025年04月16日 14时31分3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