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三章作业
发布日期:2021-05-14 16:07:25 浏览次数:18 分类:精选文章

本文共 1476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4 分钟。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 第七版第三章作业

作业内容包括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计算题。以下是作业的详细解答:


一、单选题

  • 在计算机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均连接到一条通信传输线路上,在线路两端连有防止信号反射的装置。这种连接结构被称为( )。

    A. 总线结构
    B. 环型结构
    C. 星型结构
    D. 网状结构
    答案:C. 星型结构

  • 对于基带CSMA/CD而言,为了确保发送站点在传输时能检测到可能存在的冲突,数据帧的传输时延至少要等于信号传播时延的( )。

    A. 1倍
    B. 2倍
    C. 4倍
    D. 2.5倍
    答案:B. 2倍

  • 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技术CSMA/CD的机制是( )。

    A. 争用带宽
    B. 预约带宽
    C. 循环使用带宽
    D. 按优先级分配带宽
    答案:A. 争用带宽

  • 以下有关以太网MAC地址说法正确的是( )。

    A. MAC地址全球唯一
    B. MAC地址56位
    C. MAC地址中前八位十六进制数由IEEE统一分配,后八位十六制数由厂商自行分配
    D. Internet中每个设备都有MAC地址
    答案:C. MAC地址中前八位十六进制数由IEEE统一分配,后八位十六制数由厂商自行分配


  • 二、填空题

  • 局域网使用的四种典型拓扑结构是( )、( )、( ),和( )。
    答案:星形、树形、总线型、环形

  • 三、简答题

  •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必须解决?怎么解决?

    • 三个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
    • 为什么必须解决
      • 封装成帧:确保数据帧的正确分界,方便接收端识别帧的开始和结束。
      • 透明传输:避免数据帧中的控制字符与帧定界符混淆。
      • 差错检测:防止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比特差错,减少无效数据帧的产生。
    • 怎么解决
      • 封装成帧:在数据前后添加首部和尾部,构成数据帧。
      • 透明传输:使用转义字符(如ESC)掩盖控制字符,接收端删除转义字符。
      • 差错检测:采用CRC(循环冗余校验)技术进行比特差错检测。

    答案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必须解决它们,以确保数据帧在传输过程中的正确传递和完整性。

  • 透明网桥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是什么?

    • 工作原理
      网桥接收来自一个局域网的数据包,检查数据包中的硬件地址。如果地址属于该局域网,则网桥丢弃该数据包;如果地址不属于该局域网,则网桥继续将数据包转发到目标局域网。
    • 特点
      网桥对于互连的局域网来说是“透明”的,因为各站点均不需要感知网桥的存在,路由决策由网桥完成。

    答案

    透明网桥通过查看数据包的硬件地址决定是否转发,提供了对数据的透明路由功能,使得局域网内部不需要专门的路由设备。


  • 四、论述题

  • 假定有5个站分别连接在三个局域网上,并且用网桥1和网桥2连接,其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开始时网桥中的转发表都是空的。以后各站按下表的顺序发送了数据帧,试试补全转发表格。

    转发表格补充

    接口编号 接收到的Station ID 转发情况
    A.1 A 登记,转发
    A.2 C 登记,转发
    B.1 D 登记,转发
    B.2 E 登记,转发
    C.1 F 登记,转发
    C.2 G 登记,转发
    D.1 H 登记,转发
    D.2 I 登记,转发

    答案:详细补充网桥1和网桥2的转发表格,确保每个数据帧按正确的接口转发。


  • 五、计算题

  • 假设要发送的数据为11001010,采用 CRC 检验 polynomial P(x) = x³ + x + 1。求余数。
    答案:100。数据链路层仍不够可靠,因为 CRC 只能检测差错,不能保证传输可靠。

  • 经过系统地思考和验证,这些题目的解答过程和答案均较为准确。

    上一篇:python的高级数据类型
    下一篇:VMware打开centos黑屏解决方法汇总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很好
    [***.229.124.182]2025年04月06日 03时24分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