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选择法对10个整数进行排序
初始化输入的数组,并读取用户提供的数据 定义变量用于临时存储交换的值 外层循环控制整个排序过程的轮数 内层循环负责比较并交换元素的位置 外层循环控制每次遍历的范围 内层循环负责比较并交换相邻元素的位置 每次遍历结束后,较大的元素会移动到数组的末尾
发布日期:2021-05-08 15:47:32
浏览次数:13
分类:精选文章
本文共 543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 分钟。
选择排序和冒泡排序是两种常用的排序算法,各有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和适用场景。理解这两种算法的实现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排序的核心逻辑。
选择排序的基本思路是逐步确定每个位置上的元素。具体来说,我们需要比较并找出当前未比较的元素中的最大值,然后将这个最大值与已确定的位置中的元素交换位置。这个过程重复进行,直到所有元素都被确定到正确的位置。
具体到代码实现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O(n²),这使得它在数据量较小时表现优异,但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可能会显得较为笨重。
相比之下,冒泡排序的工作原理则是通过一系列相邻元素的比较和交换,逐步将较大的元素"冒"到数组的末尾。具体来说: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同样是O(n²),但其空间复杂度为O(1),这使得它在处理较小规模的数据时具有优势。
通过以上两种算法的对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排序的基本逻辑,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根据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排序算法。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路过按个爪印,很不错,赞一个!
[***.219.124.196]2025年04月13日 05时44分40秒
关于作者

喝酒易醉,品茶养心,人生如梦,品茶悟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愿君每日到此一游!
推荐文章
Java高性能编程之CAS与ABA及解决方法
2019-03-06
从BIO到Netty的演变
2019-03-06
《算法导论》第二章笔记
2019-03-06
HTML节点操作
2019-03-06
HTML5新特性
2019-03-06
async/await剖析
2019-03-06
cmp命令
2019-03-06
一次编辑
2019-03-06
长按键入
2019-03-06
JavaScript中的链式调用
2019-03-06
day-04-列表
2019-03-06
Linux 磁盘管理(df fu fdisk mkfs mount)
2019-03-06
空间向量
2019-03-06
第一类曲面积分
2019-03-06
Redis简介(数据结构,哨兵、集群和SpringDataRedis)
2019-03-06
MySQL锁机制
2019-03-06
Go 数组&切片
2019-03-06
Go 文件操作
2019-03-06
老Python总结的字典相关知识
2019-03-06
vue 不常见操作
2019-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