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基础76 已知前序,后序和层序遍历序列与中序遍历序列组合得到树的方法
发布日期:2021-05-08 12:51:56 浏览次数:20 分类:精选文章

本文共 2868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9 分钟。

一个简单的二叉树构建与遍历实例

本节将介绍一个用于二叉树构建与遍历操作的C语言程序。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二叉树的前序遍历、级序遍历和后序遍历的实现。通过代码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如何利用队列这一数据结构来实现级序遍历,并学习如何通过递归和非递归方式遍历二叉树。

二叉树的前序遍历

前序遍历(Pre-order Traversal)是遍历二叉树的常见方式之一。其特点是先访问根节点,然后依次访问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以下是实现前序遍历的代码片段:

void pr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        return;    }    printf("%d ", root->data);    pre(root->lchild);    pre(root->rchild);}

通过这个函数,我们可以看到:

  • 当根节点为空时,函数直接返回
  • 对当前节点的值进行输出
  • 递归调用左子节点的前序遍历
  • 递归调用右子节点的前序遍历
  • 二叉树的级序遍历

    级序遍历(Level Order Traversal)又被称为广度优先搜索(Breadth-First Search,BFS),其特点是按层依次访问所有节点。实现级序遍历的代码如下:

    node *level_in() {    int index = 0;    queue
    q; node *root = new node; root->data = level[index]; root->lchild = NULL; root->rchild = NULL; index++; q.push(root); node *temp; int i; while (!q.empty()) { temp = q.front(); q.pop(); for (i = 0; i < N; i++) { if (temp->data == in[i]) { flag[i] = true; break; } } if (flag[i - 1] == false && i > 0) { node *t = new node; t->data = level[index]; t->lchild = NULL; t->rchild = NULL; temp->lchild = t; index++; q.push(t); } if (flag[i + 1] == false && i < N - 1) { node *t = new node; t->data = level[index]; t->lchild = NULL; t->rchild = NULL; temp->rchild = t; index++; q.push(t); } } return root;}

    通过这个函数,我们可以看到:

  • 初始化一个队列,将根节点加入队列
  • 在循环中,逐个取出队列中的节点进行处理
  • 根据节点的值找到对应的索引,标记访问状态
  • 如果左子节点未被访问,生成新节点并加入队列
  • 如果右子节点未被访问,生成新节点并加入队列
  • 二叉树的后序遍历

    后序遍历(Post-order Traversal)是指先访问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后再访问根节点。其实现方式通常需要使用栈,而不是队列。以下是实现后序遍历的代码片段:

    node *post_in(int postL, int postR, int inL, int inR) {    if (postL > postR) {        return NULL;    }    node *root = new node;    root->data = post[postR];    int k;    for (k = 0; in[k] != post[postR]; k++) {    }    int num_of_right = inR - k;    root->lchild = post_in(postL, postR - 1 - num_of_right, inL, k - 1);    root->rchild = post_in(postR - num_of_right, postR - 1, k + 1, inR);    return root;}

    通过这个函数,我们可以看到:

  • 类似于前序遍历,根节点的值被设置为后序遍历中的最后一个节点
  • 找到当前节点在输入数组中的位置
  • 计算右子节点的数量
  • 递归调用左子节点的后序遍历
  • 递归调用右子节点的后序遍历
  • 主函数的运行流程

    主函数main的实现流程如下:

    int main() {    node *root;    scanf("%d", &N);    for (int i = 0; i < N; i++) {        scanf("%d", &level[i]);    }    for (int i = 0; i < N; i++) {        scanf("%d", &post[i]);    }    for (int i = 0; i < N; i++) {        scanf("%d", &in[i]);    }        // 根据需要选择构建二叉树的方式    // root = level_in();    // root = pre_in(0, N - 1, 0, N - 1);    // root = post_in(0, N - 1, 0, N - 1);        pre(root);    return 0;}

    功能总结

    通过上述代码,我们可以实现二叉树的构建与遍历。程序支持三种遍历方式:

  • 前序遍历(pre函数)
  • 级序遍历(level_in函数)
  • 后序遍历(post_in函数)
  • 程序的核心逻辑包括:

    • 二叉树的构建
    • 递归算法的应用
    • 队列和栈的使用
    • 输入数据的处理

    如果需要,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构建二叉树的方式:level_inpre_inpost_in。程序的输出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扩展或修改。

    上一篇:程序设计基础77 DFS遍历树时第一个形参表示的结点不一定是待检测的
    下一篇:程序设计基础75 tips 广度搜索细节问题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第一次来,支持一个
    [***.219.124.196]2025年03月27日 12时17分2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