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结构——顺序栈
发布日期:2021-05-07 23:08:09 浏览次数:18 分类:精选文章

本文共 2013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6 分钟。

顺序栈的基本概念与实现

顺序栈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数据结构,它基于先进后出的原则进行操作。这个概念类似于一群人进入狭窄的死胡同,先进入的人被堵在里面,而后进入的人则可以先出去。理解这一点对于掌握栈的操作至关重要。

栈的基本特性包括先进后出(FILO),以及它能动态调整容量的特性。当栈已满时,继续存入数据会导致上溢;而当栈为空时,继续出栈则会引发下溢。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顺序栈的一些操作。以下是使用C语言实现的栈结构和相关函数。

栈的结构定义如下:

#define STACK_SIZE 100 // 初始的储存空间
#define STACK 10 // 储存空间分配的增量
typedef struct stack {
int *base; // 栈的基地址
int *top; // 栈顶指针
int stacksize; // 栈的容量
} *Stack;

初始化栈的函数实现:

Stack initStack(Stack s) {
s = (Stack)malloc(sizeof(Stack));
if (!s) {
exit(0);
}
s->base = (int*)malloc(STACK_SIZE * sizeof(int));
if (!s->base) {
exit(0);
}
s->top = s->base;
s->stacksize = STACK_SIZE;
return s;
}

判断栈是否为空的函数:

int IsEmpty(Stack s) {
if (s->top == s->base) {
return 1; // 栈为空
} else {
return 0; // 栈不为空
}
}

判断栈是否已满的函数:

int Full(Stack s) {
if (s->top - s->base == s->stacksize) {
return 1; // 栈已满
} else {
return 0; // 栈未满
}
}

顺序栈入栈函数:

void Push(Stack s, int e) {
if (Full(s)) {
// 栈已满,扩展栈空间
s->base = (int*)malloc((STACK_SIZE + STACK) * sizeof(int));
if (!s->base) {
exit(0);
}
s->top = s->base + s->stacksize;
s->stacksize += STACK;
}
*s->top++ = e;
}

顺序栈出栈函数:

int pop(Stack s) {
if (s->top == s->base) {
return 0; // 栈为空,无法出栈
} else {
return *(--s->top); // 出栈元素并移动栈顶指针
}
}

访问栈顶函数:

int GetTop(Stack s) {
if (s->top == s->base) {
return 0; // 栈为空,栈顶无元素
} else {
return *(s->top - 1); // 获取栈顶元素
}
}

销毁栈函数:

void DestroyStack(Stack s) {
free(s->base);
free(s);
}

主函数实现:

int main() {
Stack s = NULL;
s = initStack(s);
int i;
for (i = 0; i < 5; i++) {
Push(s, i);
}
for (i = 0; i < 5; i++) {
printf("此时的栈顶为:%d\n", GetTop(s));
printf("此时出栈的是:%d\n", pop(s));
}
DestroyStack(s);
return 0;
}

通过上述代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顺序栈的实现过程。每个函数都设计得很明确,能够有效地完成栈的操作。从初始化栈到入栈、出栈以及销毁栈,每一步都进行了细致的处理,确保程序能够稳定运行。

上一篇:数据结构学习笔记(第一章:概论)
下一篇:数据结构——循环链表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路过按个爪印,很不错,赞一个!
[***.219.124.196]2025年03月25日 05时50分0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