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der进程间通信系统第二篇-----Binder驱动程序
发布日期:2021-05-07 13:27:18 浏览次数:15 分类:精选文章

本文共 1251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4 分钟。

Binder驱动之初步理解

Binder驱动是Android系统中的一个核心组件,它不属于内核,而是作为一个专用的底层驱动模块。基于Linux的驱动架构,以misc设备的形式注册,作为虚拟字符设备,主要通过文件操作进行通信,而没有直接操作硬件。Binder驱动负责设备的初始化、打开、映射以及数据操作,通过这些操作支持进程间通信。

初始化过程

  • 创建工作队列:系统首先创建一个名为“binder”的工作队列,为后续的任务处理准备基础。

  • 创建目录结构:在“/proc/binder/proc”目录下创建五个文件,这些文件用于读取Binder驱动的运行状态,包括命令协议和返回协议的请求次数等信息。

  • 注册misc设备:创建一个名为“binder”的misc设备,分配相关结构体,初始化字符设备操作方法(fops),并将设备注册到系统中。同时,将binder设备添加到全局的binder_devices链表中,管理多个Binder设备实例。

  • 设备打开过程

    当进程调用open函数打开设备文件/dev/binder时,Binder驱动中的binder_open函数会被调用,负责为进程创建一个binder_proc结构体。这个结构体包含进程的上下文信息、内存分配等必要数据,并存储在文件描述符的private_data中,以便后续操作关联到正确的进程和上下文。

    映射过程

    进程在打开设备后,通过调用mmap函数将设备文件映射到自己的地址空间。Binder驱动中的binder_mmap函数负责分配内核虚拟空间,并为进程分配内核缓冲区。这个缓冲区在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有连续的映射关系,进程可以通过用户地址访问到内核缓冲区的数据,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

    关键数据结构

    • binder_device:描述一个Binder设备,包含设备节点和上下文信息。
    • hlist_node:Binder设备在全局链表中的节点,用于管理多个Binder设备实例。
    • miscdevice:描述一个misc类型字符设备,包含设备的minor、name、操作方法等信息。
    • binder_context:当前Binder设备的上下文,包含ServiceManager的相关信息。
    • binder_proc:描述一个打开了Binder驱动的进程,包含进程的任务控制块、文件结构体、内存缓冲区等信息。
    • binder_alloc:进程内存管理的结构体,负责分配和管理内核缓冲区。
    • vm_area_struct和vm_struct:描述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的虚拟内存区域,用于内存映射。
    • binder_buffer:描述内核缓冲区,用于存储和管理内核和用户空间的缓冲数据。

    通过以上步骤和结构体的分析,可以看出Binder驱动在Android系统中的核心作用。它不仅依赖于Linux内核的基础架构,还通过自定义的数据结构和机制,为进程间通信提供了高效的支持。理解Binder驱动的工作原理对于深入掌握Android系统的底层机制和优化系统性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Binder进程间通信系统第四篇-----Binder进程间通信库
    下一篇:input输入子系统及调试实例简述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不错!
    [***.144.177.141]2025年04月10日 17时50分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