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如何写出正确的链表代码
发布日期:2022-03-16 03:25:31 浏览次数:1 分类:技术文章

本文共 3445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1 分钟。

技巧一:理解指针或引用的含义

我们知道,有些语言有“指针”的概念,比如 C 语言;有些语言没有指针,取而代之的是“引用”,比如 Java、Python。不管是“指针”还是“引用”,实际上,它们的意思都是一样的,都是存储所指对象的内存地址。

怎么理解呢?将某个变量赋值给指针,实际上就是将这个变量的地址赋值给指针,或者反过来说,指针中存储了这个变量的内存地址,指向了这个变量,通过指针就能找到这个变量。

掌握了指针或引用的概念,就可以很轻松地看懂链表代码。比如:

  • 在编写链表代码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代码:p->next=q。这行代码是说,p 结点中的 next 指针存储了 q 结点的内存地址。
  • 还有一个更复杂的,也是我们写链表代码经常会用到的:p->next=p->next->next。这行代码表示,p 结点的 next 指针存储了 p 结点的下下一个结点的内存地址。

技巧二:警惕指针丢失和内存泄露

写链表代码的时候,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指针指来指去,一会儿就不知道指到哪里了。所以,我们在写的时候,一定注意不要弄丢了指针。

指针往往是怎么丢的呢?以单链表的操作为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上图,我们希望在节点a和相邻的节点b之间插入节点x,假设当前指针p指向节点a。如果我们将代码实现变成下面这个样子,就会发生指针丢失和内存泄露。

p->next = x; // 将 p 的 next 指针指向 x 结点;x->next = p->next; // 将 x 的结点的 next 指针指向 b 结点;

初学者经常会在这儿犯错。p->next 指针在完成第一步操作之后,已经不再指向结点 b了,而是指向结点 x。第 2 行代码相当于将 x 赋值给 x->next,自己指向自己。因此,整个链表也就断成了两半,从结点 b 往后的所有结点都无法访问到了。

对于有些语言来说,比如 C 语言,内存管理是由程序员负责的,如果没有手动释放结点对应的内存空间,就会产生内存泄露。所以,我们插入结点时,一定要注意操作的顺序,要先将结点 x 的 next 指针指向结点 b,再把结点 a 的 next 指针指向结点 x,这样才不会丢失指针,导致内存泄漏。所以,对于刚刚的插入代码,我们只需要把第 1 行和第 2 行代码的顺序颠倒一下就可以了。

同理,在删除节点的时候,也一定要记得手动释放内存空间。否则,也会出现内存泄露的问题。当然,对于像 Java 这种虚拟机自动管理内存的编程语言来说,就不需要考虑这么多了。

技巧三:利用哨兵简化实现难度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单链表的插入操作。

  • 如果我们在结点 p 后面插入一个新的结点,只需要下面两行代码就可以搞定。
new_node->next = p->next;p->next = new_node;
  • 但是,当我们要向一个空链表中插入第一个节点,刚刚的逻辑就不能用了。我们需要进行下面这样的特殊处理,其中head表示链表的头结点。也就是说,对于单链表的插入操作,第一个节点和其他节点的插入逻辑是不一样的。
if (head == null) {
head = new_node;}

我们再来看单链表结点删除操作。

  • 如果要删除节点p的后继节点,我们只需要一行代码就可以搞定。
p->next = p->next->next;
  • 但是,如果我们要删除链表中的最后一个节点,前面的删除代码就不ok了。跟插入类似,我们也需要对这种情况特殊处理,如下:
if (head->next == null) {
head = null;}

综上,针对链表的插入、删除操作,需要对插入第一个节点和删除最后一个节点进行特殊处理。这样的代码实现起来就会很繁琐,不简洁,而且也容易因为考虑不全而出错。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这个时候哨兵就可以出场了。哨兵,解决的是国家之间的边界问题。同理,这里的哨兵也是解决“边界问题的”,不直接参与业务逻辑。

  • 还记得如何表示一个空链表码?head=NULL表示链表中没有节点了。其中head表示头结点,执行链表的第一个节点
  • 如果我们引入哨兵节点,在任何时刻,不管链表是不是为空,head指针都会一直指向这个哨兵节点。我们也把这种有哨兵节点的链表叫做带头链表,没有哨兵节点的叫做不带头链表
  • 如下图,可以发现,哨兵节点是不存储数据的。因为哨兵节点一直存在,所以插入第一个节点和插入其他节点,删除最后一个节点和删除其他节点,都可以统一为相同的代码实现逻辑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际上,这种利用哨兵简化编程难度的技巧,在很多代码实现中都有用到,比如插入排序、归并排序、动态规划等。

看个例子:

代码①

// 在数组 a 中,查找 key,返回 key 所在的位置// 其中,n 表示数组 a 的长度int find(char* a, int n, char key) {
// 边界条件处理,如果 a 为空,或者 n<=0,说明数组中没有数据,就不用 while 循环比较了 if(a == null || n <= 0) {
return -1; } int i = 0; // 这里有两个比较操作:i

代码②

// 在数组 a 中,查找 key,返回 key 所在的位置// 其中,n 表示数组 a 的长度// 举 2 个例子:// a = {4, 2, 3, 5, 9, 6} n=6 key = 7// a = {4, 2, 3, 5, 9, 6} n=6 key = 6int find(char* a, int n, char key) {
if(a == null || n <= 0) {
return -1; } // 这里因为要将 a[n-1] 的值替换成 key,所以要特殊处理这个值 if (a[n-1] == key) {
return n-1; } // 把 a[n-1] 的值临时保存在变量 tmp 中,以便之后恢复。tmp=6。 // 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 find() 代码不要改变 a 数组中的内容 char tmp = a[n-1]; // 把 key 的值放到 a[n-1] 中,此时 a = {4, 2, 3, 5, 9, 7} a[n-1] = key; int i = 0; // while 循环比起代码一,少了 i

对比两段代码,在字符串 a 很长的时候,比如几万、几十万,哪段代码运行得更快点呢?答案是代码二,因为两端代码中执行次数最多的就是while循环哪一部分。第二段代码中,我们通过一个哨兵a[n-1]=key,成功省掉了一个比较语句i<n,不要小看这一条语句,当累积执行万次、几十万次时,累积的时间就很明显了。

当然,这只是为了举例说明哨兵的作用,写代码的时候千万不要写第二段那样的代码,因为可读性太差了。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如此追求极致的性能

技巧四:重点留意边界条件的处理

软件开发中,代码在一定的边界或者异常情况下,最容器产生bug。链表代码也不例外。要实现没有bug的链表代码,一定要在编写的过程中以及编写完成之后,检查边界条件是否考虑全面,以及代码在边界条件下是否能够正确运行。链表常用的边界条件:

  • 如果链表为空时,代码是否能正常工作?
  • 如果链表只包含一个结点时,代码是否能正常工作?
  • 如果链表只包含两个结点时,代码是否能正常工作?
  • 代码逻辑在处理头结点和尾结点的时候,是否能正常工作?

写完代码之后,先看正常条件下是否能正常工作,再看边界条件下是否能正常工作

技巧五:举例画图,辅助思考

对于稍微复杂的链表操作,比如前面我们提到的单链表反转,指针一会儿指这,一会儿指那,一会儿就被绕晕了。总感觉脑容量不够,想不清楚。所以这个时候就要使用大招了,举例法和画图法。

可以找一个具体的例子,把它画在纸上,释放一些脑容量,留更多的给逻辑思考,这样就会感觉到思路清晰很多。

比如往单链表中插入一个数据这样一个操作,可以把各种情况都举一个例子,画出插入前和插入后的链表变化,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看图写代码就简单多啦。而且,当我们写完代码之后,也可以举几个例子,画在纸上,照着代码走一遍,很容易就能发现代码中的 Bug。

技巧六:多写多练,没有捷径

把常见的链表操作都自己多写几遍,出问题就一点一点调试,熟能生巧

转载地址:https://blog.csdn.net/zhizhengguan/article/details/122364486 如侵犯您的版权,请留言回复原文章的地址,我们会给您删除此文章,给您带来不便请您谅解!

上一篇:算法:什么是链表
下一篇:算法:如何理解“栈”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路过按个爪印,很不错,赞一个!
[***.219.124.196]2024年04月28日 20时33分0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