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ython:列表,元组
5.列表的操作符: 比较操作符:< , > , = 连接操作符:+(最好用extend) 重复操作符: *(将列表内容在当前列表中复制三次) 成员关系操作符: in/not in #‘sarry’ in member , 返回值是boolean类型
2.元组的标志:“,”
ps. 创建空元组:tmp = () ; 创建一个元素的元组:tmp = (1,)
因为元组不可改变,所以是用切片来创建一个不同的新元组来进行修改操作
发布日期:2021-05-06 07:32:28
浏览次数:21
分类:精选文章
本文共 1379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4 分钟。
列表
1.创建三种列表的方式:
1)普通列表:number = [1,2,3,4,5] , member = [‘sss’,‘www’,‘dssa’] 2)混合列表:mix = [1,‘ss’ , 3.14 , [1,2,3]] 3)空列表:empty = []2.向列表中添加元素:
1)member.append(‘妈妈’) #一次只能添加一个元素 2)member.extend([‘我想吃烤山药’ , ‘吃’]) #可以添加多个元素,但是需要用列表"[ ]"扩起来 3)member.insert(2,‘吃大块滴’) #前两个方法只能插在队尾,insert可以指定插入位置,第一个参数代表位置3.从列表中删除元素:
1):member.remove(‘谢谢妈妈妈妈真好’) #只需要知道这个元素存在于这个列表中即可,不需要下标号 2):del member[1] #也可以删除整个列表:del member 3):member.pop() #不带参数默认删除队尾元素;返回值是删除元素的值,可以用变量来接收 member.pop(1) #带参数就删除列表中对应下标的元素4.列表分片:
member[1:3] :显示列表中第二个,第三个元素的值(同样是包头不包尾) 简略写法: member[ : 3] :默认从0开始,即显示第一个到第三个元素的值 member[1: ]:默认到队尾,即显示第二个到最后一个元素的值 member[ : ]:打印列表全部元素 #用member2 = member[ : ]接收,得到一个原列表的拷贝,原列表的改变不影响新列表,但是list2= llist1,待list1修改后,list2的内容会改变
6.列表的一些常用方法:
1) list.count(x) : 在list中有多少个值为x的元素 2) list.index(x) : 查询值为x的元素所在下标 #带上范围参数可以在范围内查找元素位置:list.index(‘sss’ , 2 , 7) 3) list.reverse() : 反转这个列表,即[1 ,2 , 3 , 4]反转为[4 , 3 , 2 , 1] #不可以去括号 4) list.sort() : 排序这个列表,默认为从小到大排 #想从小到大排可以先sort再reverse,也可以调用sort的参数:list.sort(reverse = True)元组
元组可以看做是不可以修改元素的列表,二者的差别不大,下面主要以和列表的不同之处来阐述元组:
1.创建元组:使用小括号


3.更新一个元组:

*4.删除元组:
del tuple
ps: 一般不用删除,因为元组不可改变,一旦改变不用了,都是使用了新的内存,这样python回收机制就会自动去回收他。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第一次来,支持一个
[***.219.124.196]2025年04月03日 05时06分33秒
关于作者

喝酒易醉,品茶养心,人生如梦,品茶悟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愿君每日到此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