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python开发的软件协议_WEB开发——Python WSGI协议详解
发布日期:2021-06-24 11:47:33 浏览次数:4 分类:技术文章

本文共 6786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2 分钟。

Web应用程序开发

Web应用程序的本质是什么

简单描述Web应用程序的本质,就是我们通过浏览器访问互联网上指定的网页文件展示到浏览器上。

流程如下图:

从更深层次一点的技术角度来看,由以下几个步骤:浏览器,将要请求的内容按照HTTP协议发送服务端

服务端,根据请求内容找到指定的HTML页面

浏览器,解析请求到的HTML内容展示出来

HTTP协议的全称是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协议是我们常用的五层协议中的应用层(5层从上到下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HTTP协议中协定的内容称之为消息,消息主要包括消息头——Header和消息体——Body。 客户端请求时的消息称为Request,服务端响应时的消息称为Response.

Header:包括请求方法,HTTP版本,URI,状态码,COOKIE等 Body:是响应或者请求时的内容,包含HTML,CSS,JS等

HTTP协议这里就不做过多的描述,可以到点击这里深入了解HTTP协议

HTML的全称是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

简单点说,HTML 是一种由不同元素组成的标记语言,它定义了网页内容的含义和结构,所有我们在浏览器中看到的内容都是由一个一个的元素组成。除 HTML 以外的其它技术则通常用来描述一个网页的表现与展示效果(如 CSS),或功能与行为(如 JavaScript)。

HTML就不再往深处描述,可以到点击这里深入了解HTML

WEB开发的历程

静态开发

直接将写好的HTML页面放在服务器上,然后直接通过浏览器访问指定服务器的文件。

动态开发

随着我们的需求变化单独使用静态开发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我们。

例如我们查看的页面只有部分内容会变化,那我们再去开发相同的页面。

一是开发上是一种重复工作,完全是一种浪费。

二是数据量变化巨大时,完全是跟不上速度,并且数据变化也不是定时更新。

为了应对这种问题,动态网页技术也就诞生了。早期的动态网页开发技术是CGI

CGI全称:Common Gateway Interface,通用网关接口,它是一段程序,运行在服务器上如:HTTP 服务器,

提供同客户端 HTML 页面的接口。

CGI 程序可以是 Python 脚本,PERL 脚本,SHELL 脚本,C 或者 C++ 程序等。

各种编程语言也针对动态网页开发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JAVA的servlet,Python的WSGI协议等。

Python的WSGI协议也是我们本章要讲的内容

CGI流程

WSGI的流程

什么是WSGI

WSGI全称是Web Server Gateway Interface,其主要作用是Web服务器与Python Web应用程序或框架之间的建议标准接口,以促进跨各种Web服务器的Web应用程序可移植性。

WSGI并不是框架而只是一种协议,我们可以将WSGI协议分成三个组件Application,Server,Middleware和协议中传输的内容。

将这三个组件对映射到我们具体使用的组件是:

Server:常用的有uWSGI,gunicorn等 Application:Django,Flask等 Middleware: Flask等框架中的装饰器

组件Application

应用程序,是一个可重复调用的可调用对象,在Python中可以是一个函数,也可以是一个类,如果是类的话要实现call方法,要求这个可调用对象接收2个参数,返回一个内容结果

接收的2个参数分别是environ和start_response。environ是web服务器解析HTTP协议的一些信息,例如请求方法,请求URI等信息构成的一个Dict对象。

start_response是一个函数,接收2个参数,一个是HTTP状态码,一个HTTP消息中的响应头。

依照官方提供的示例用函数实现应用程序

def simple_app(environ, start_response):

"""Simplest possible application object"""

status = '200 OK'

response_headers =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tf-8')]

start_response(status, response_headers)

return_body = []

for key, value in environ.items():

return_body.append("{} : {}".format(key, value))

return_body.append("\nHello WSGI!")

# 返回结果必须是bytes

return ["\n".join(return_body).encode("utf-8")]

组件Server

Web服务器,主要是实现相应的信息转换,将网络请求中的信息,按照HTTP协议将内容拿出,同时按照WSGI协议组装成新的数据,同时将提供的start_response传递给Application。最后接收Application返回的内容,按照WSGI协议解析出。最终按照HTTP协议组织好内容返回就完成了一次请求。

Server操作的步骤如下:根据HTTP协议内容构建envrion

提供一个start_response函数,接收HTTP STATU 和 HTTP HEADER

将envrion和start_response作为参数调用Application

接收Application返回的结果

按照HTTP协议,顺序写入HTTP响应头(start_response接收),HTTP响应体(Application返回结果)

下面这个是pep3333协议中的一个server例子,按照CGI请求的方式来实现。

import os, sys

enc, esc = sys.getfilesystemencoding(), 'surrogateescape'

def unicode_to_wsgi(u):

# Convert an environment variable to a WSGI "bytes-as-unicode" string

return u.encode(enc, esc).decode('iso-8859-1')

def wsgi_to_bytes(s):

return s.encode('iso-8859-1')

def run_with_cgi(application):

# 按照WSGI协议,构建environ内容

# 1类 CGI相关的变量,此脚本就是用于cgi执行,所以前面的web服务器已经将CGI变量封装好,这里直接使用

environ = {k: unicode_to_wsgi(v) for k,v in os.environ.items()}

# 2类 wsgi定义的变量

environ['wsgi.input'] = sys.stdin.buffer

environ['wsgi.errors'] = sys.stderr

environ['wsgi.version'] = (1, 0)

environ['wsgi.multithread'] = False

environ['wsgi.multiprocess'] = True

environ['wsgi.run_once'] = True

if environ.get('HTTPS', 'off') in ('on', '1'):

environ['wsgi.url_scheme'] = 'https'

else:

environ['wsgi.url_scheme'] = 'http'

headers_set = []

headers_sent = []

def write(data):

# 将内容返回

out = sys.stdout.buffer

if not headers_set:

raise AssertionError("write() before start_response()")

elif not headers_sent:

# Before the first output, send the stored headers

status, response_headers = headers_sent[:] = headers_set

out.write(wsgi_to_bytes('Status:%s\r\n' % status))

for header in response_headers:

out.write(wsgi_to_bytes('%s:%s\r\n' % header))

out.write(wsgi_to_bytes('\r\n'))

out.write(data)

out.flush()

def start_response(status, response_headers, exc_info=None):

if exc_info:

try:

if headers_sent:

# Re-raise original exception if headers sent

raise exc_info[1].with_traceback(exc_info[2])

finally:

exc_info = None # avoid dangling circular ref

elif headers_set:

raise AssertionError("Headers already set!")

headers_set[:] = [status, response_headers]

# Note: error checking on the headers should happen here,

# *after* the headers are set. That way, if an error

# occurs, start_response can only be re-called with

# exc_info set.

return write

# 将上面处理的参数交给应用程序

result = application(environ, start_response)

try:

# 将请求到的结果写回。

for data in result:

if data: # don't send headers until body appears

write(data)

if not headers_sent:

write('') # send headers now if body was empty

finally:

if hasattr(result, 'close'):

result.close()

组件Middleware

中间件,可以理解为对应用程序的一组装饰器。 在应用程序端看来,它可以提供一个类start_response函数,可以想start_response函数一样接收HTTP STATU和Headers;和environ。 在服务端看来,他可以接收2个参数,并且可以返回一个类Application对象。 下面看一个例子,记录每次请求的消耗时间:

import time

class ResponseTimingMiddleware(object):

"""记录请求耗时"""

def __init__(self, app):

self.app = app

def __call__(self, environ, start_response):

start_time = time.time()

response = self.app(environ, start_response)

response_time = (time.time() - start_time) * 1000

timing_text = "记录请求耗时中间件输出\n\n本次请求耗时: {:.10f}ms\n\n\n".format(response_time)

response.append(timing_text.encode('utf-8'))

return response

协议内容

重点看environ有哪些内容,这里面才是浏览器每次请求时的信息。再深入一点探索,就是HTTP请求消息中的请求头和请求体都是怎么定义及怎么回去的。 environ是一个字典,environ中要包含CGI定义的变量,主要是将HTTP协议中的内容,比如请求方法,POST/GET,请求URI等,另外是WSGI协议自己定义的变量,比如请求body中要读取的信息等。列一下主要变量项如下:

CGI相关变量

上述内容是动态开发的根基,只有根据上述内容才可以标准化的动态处理请求。

WSGI定义变量

WSGI协议对于两个输入输出流有一些方法必须要实现

这些基本上就是WSGI协议中定义的主要变量,也基本上涵盖了我们开发时所需要的变量。

Server端按照协议的内容生成这些environ字典,然后将请求信息交给Application,Application根据这些信息确认请求要处理的内容,然后返回响应消息。从头顺下来就是这个流程。

示例展示

Server端涉及到实现http相关内容,我们直接使用python内置wsgiref来实现,具体代码如下:

import time

from wsgiref.simple_server import make_server

class ResponseTimingMiddleware(object):

"""记录请求耗时"""

def __init__(self, app):

self.app = app

def __call__(self, environ, start_response):

start_time = time.time()

response = self.app(environ, start_response)

response_time = (time.time() - start_time) * 1000

timing_text = "记录请求耗时中间件输出\n\n本次请求耗时: {:.10f}ms\n\n\n".format(response_time)

response.append(timing_text.encode('utf-8'))

return response

def simple_app(environ, start_response):

"""Simplest possible application object"""

status = '200 OK'

response_headers =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tf-8')]

start_response(status, response_headers)

return_body = []

for key, value in environ.items():

return_body.append("{} : {}".format(key, value))

return_body.append("\nHello WSGI!")

# 返回结果必须是bytes

return ["\n".join(return_body).encode("utf-8")]

# 创建应用程序

app = ResponseTimingMiddleware(simple_app)

# 启动服务,监听8080

httpd = make_server('localhost', 8080, app)

httpd.serve_forever()

启动服务后,我们打开浏览器访问http://localhost:8080,执行结果如下。

上图可以看到我们前面提到的中间件以及Application中执行返回的结果全都实现。

WSGI协议内容就到这,下次我们阅读python wsgiref库的源码,看其如何实现wsgi协议。

加深交流联系看下方

转载地址:https://blog.csdn.net/weixin_32573931/article/details/111931186 如侵犯您的版权,请留言回复原文章的地址,我们会给您删除此文章,给您带来不便请您谅解!

上一篇:冰点下载器手机版apk_冰点文库下载器
下一篇:cmake qt 添加路径 项目_CMake配置Qt工程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路过按个爪印,很不错,赞一个!
[***.219.124.196]2024年04月13日 05时47分4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