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共 1053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
SRv6在电信云中的应用
电信云概述
在电信云环境中,SRv6作为一种灵活的网络功能,展现了其强大的可编程能力。基于IPV6的可达性特点,SRv6在跨域场景下能够直接跨多域,不需要采用传统的背靠背部署模式,这大大简化了跨域业务的部署过程。此外,SRv6通过Binding SID实现智能选路,能够构建高效的SD-WAN架构。
电信云承载架构
端到端电信云承载网架构
电信云的承载网架构通常分为中心云和边缘云两大部分。中心云负责大规模业务的承载,采用独立的数据中心网络,与运营商的WAN网络通过跨域VPN(Option A背靠背模式)进行对接。未来,可以通过部署SRv6 Business Edge (BE)和SRv6 Policy来取代传统的MPLS VPN技术,实现更高效的业务承载。
电信数据中心网络架构
数据中心网络采用Spine-Leaf架构,分为DC-GW(Boarder Leaf)、Spine和Server Leaf三个层次。VXLAN技术作为主要的业务承载技术,确保数据中心网络的高效运行和灵活扩展。
背靠背承载方案的挑战
背靠背组网在边缘云场景中面临多项挑战。首先,需在边缘云上提供真正的端到端业务切片路径和OAM等特性,这加大了部署的复杂度。其次,背靠背组网中的PE和Leaf角色以及Spine的设置,使得整个架构的角色管理更加复杂。最后,由于MEC的大规模应用,传统的Spine-Leaf架构成本较高,而复用WAN边缘设备作为DC-GW的需求则要求WAN边缘设备具备更强的路由能力和云化支持能力。
边缘电信云架构
为应对边缘云需求,提出Network as a Fabric (NAAF)架构,融合数据中心网络与WAN,形成Spine-Leaf的统一架构。通过将WAN的PE节点改造为Leaf节点,WAN的P节点作为Spine节点完成高速转发和扩展,实现数据中心与WAN的无缝对接。
NAAF的传输协议与技术
NAAF统一了数据中心网络与WAN的传输协议,支持EVPN和SRv6等技术,确保传输效率和灵活性。边缘云规模较小,适合使用成熟的电信传输方案,兼顾成本和性能需求。
NAAF的优势
- 简化协议:统一了数据中心网络和WAN的承载方案减少了部署复杂度。
- 端到端业务能力:通过SRv6 BE/TE实现端到端路径调优和网络切片能力。
- 简化运维:SRv6和EVPN具有较高的可维护性,减少了运维负担。
- 降低成本:设备兼顾数据中心网络和WAN节点角色,减少了网络架构的复杂性降低了建网成本。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关于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