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备份的原理(底层)
发布日期:2021-05-28 05:09:52 浏览次数:20 分类:精选文章

本文共 809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 分钟。

数据库页面时间戳的变更机制以及备份流程

在数据库操作中,页面的时间戳更新是一个关键机制。记忆力中,传统数据库版本通常在页面开始和结束处各维护一个时间戳,而现代数据库则仅在页面开头保留标记。时间戳的主要作用是跟踪页面的修改时间,从而在数据备份时能够准确评估哪些页面需要备份。

在数据库备份过程中,生成检查点是首要步骤。检查点的作用是将缓冲区中的所有脏页(dirty page)刷新到磁盘。此外,如果采用缓冲日志模式,系统还会确保磁盘映像与逻辑日志缓冲区同步。这确保了在记录变更日志时,磁盘副本与日志副本保持一致。

备份时间戳的生成发生在检查点完成的瞬间。该时间戳不仅用于标记备份操作的时间,还用于评估各页面的时间戳以决定是否需要备份。具体来说,系统会根据每个页面的时间戳来判断其是否需要纳入备份环节。

在执行备份操作时,备份顺序遵循以下规则:首先是root dbs、逻辑日志文件以及BLOB空间的备份;其次是依据chunk创建的顺序来完成其他dbspaces的备份。这确保了关键数据优先备份,减少数据丢失风险。

在处理备份流程中,系统会逐页检查物理日志中的每一个页面。为此,系统首先将物理日志中的所有页面遍历一遍。在遍历过程中,如果某个页面已经被评估过(即该页面属于某个chunk且已被处理),则系统不会对其进行任何操作;否则,系统会继续读取下一个物理日志页面。

如果发现缓冲日志模式下,物理日志中的某页属于一个尚未被处理的chunk,该页面的时间戳已经超过备份标准,则该页会立即被写入备份媒体。这样的机制确保了备份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当检查点恢复执行时,系统会更新所有在检查点期间受影响的页面时间戳。这些页面的时间戳会被标记为早于备份时间戳,从而避免重复备份。这种机制不仅提高了备份效率,也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通过以上机制,数据库能够有效管理页面时间戳,并确保备份流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上一篇:VP的分类
下一篇:隔离级相关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路过,博主的博客真漂亮。。
[***.116.15.85]2025年05月07日 11时26分3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