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03--从零开始学
发布日期:2021-05-20 07:58:22 浏览次数:14 分类:精选文章

本文共 1181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

1. 学习目标

理解点对点信道和广播信道的协议特点,掌握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熟悉以太网层的MAC硬件地址以及适配器、网桥、以太网交换机的使用场景。


2.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

数据链路层负责在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其核心任务是将网络层传下的IP数据报封装成帧并交付给物理信道。接收端通过首部和尾部的控制信息提取数据部分,并检测帧是否有差错。

在点对点信道中,PPP协议是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协议。广播信道则支持一对多通信。


3. 点对点(PPP)信道的使用步骤

  • 数据链路层在发送方将IP数据报加入首部和尾部封装成帧。
  • 帧通过物理信道传输到接收方的数据链路层。
  • 接收方检查帧是否有差错,若无差错则提取IP数据报交给网络层;否则丢弃帧。
  • PPP协议是广泛应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常用于用户计算机与ISP的连接。

  • 4.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

    1. 封装成帧

    在传输前,将IP数据报添加首部和尾部。首部和尾部的作用是帧定界,确保传输过程中丢不丢失帧。

    2. 透明传输

    无论数据内容是什么,链路层都需确保其正确传输。若控制信息与数据内容重合,需采取措施避免误解,确保链路传输的透明性。解决方法通常是字节填充。

    3. 差错检测

    采用循环冗余检验(CRC)方法,通过计算帧的校验和判断是否有差错。若有差错则丢弃帧。


    5. 以太网的特点

    以太网是局域网技术,支持最大努力交付(不可靠),数据传输以帧为单位,无需帧尾界定的支持。帧与帧之间有间隙,不需要透明传输,但需带流量检测以避免冲突。


    6. 适配器的作用

    • 数据帧收发:适配器负责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转换,完成帧的物理传输。
    • 差错处理:接收到有差错的帧则直接丢弃,无需通知上层。
    • 中断处理:接收到正确帧时,通过中断信号通知CPU,数据链路层将数据传递给网络层。
    • 过滤功能:根据MAC地址过滤未定向本站的帧。

    7. CSMA/CD协议

    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技术,所有站共享传输信道。发送前监听一段时间,若无信号则发送。若冲突则等待重试,确保通信顺序。


    8. MAC地址的特点

    • 每个局域网上的设备(如主机或路由器)都有唯一的48位MAC地址。
    • MAC地址存储在适配器的ROM中,但可能随设备重新部署发生改变。
    • 若主机迁移至不同网络,则MAC地址保持不变。
    • 路由器可通过多个适配器连接多个网络,每个适配器对应一个MAC地址。

    9. 以太网交换机

    以太网交换机是多接口网桥,主要用于承接多个主机或交换机。每个接口全双工通信,独占传输媒体,避免冲突。

    优势:提升带宽利用率,支持全双工。缺点:不进行差错检测,可能转发无效帧。


    10. 以太网交换机的自学习功能

    • 交换机初始状态下,交换表为空。
    • 发现冲突或广播帧时,交换机根据目标MAC地址决定转发方式。
    • 不需广播即可找到最佳路径,实现高效通信。
    上一篇:多线程学习笔记--06线程间的通信(ThreadLocal类的使用)
    下一篇:springboot--01(新建springboot web项目,使用模板thymeleaf返回视图)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关注你微信了!
    [***.104.42.241]2025年04月20日 02时23分0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