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环境搭建详解
发布日期:2021-05-18 12:32:36 浏览次数:19 分类:精选文章

本文共 1098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

在进行性能测试之前,需要完成性能测试环境的搭建工作。这个过程通常包括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及网络环境的配置,可能需要与开发工程师协助完成。作为一名优秀的性能测试工程师,这也是你必备的技能之一。

性能测试环境与功能测试环境的区别

性能测试环境与功能测试环境存在显著差异。性能测试对测试环境的干净性和独立性要求更高,且更为严格。规范的公司通常会为研发、测试、线网等环境各建立独立的运行环境。

系统架构的分类

系统可以分为C/S架构和B/S架构:

  • C/S架构

    • 基本不与服务器连接的类型,例如Java虚拟机(JVM)或Photoshop等软件。这些软件通常运行在用户的电脑上,测试环境即为用户的电脑。需要验证不同硬件配置、操作系统以及与其他软件的兼容性。
    • 需要与服务器保持连接的类型,例如在线游戏或QQ聊天工具。其测试环境重点依然是用户的电脑,但服务器端也需要相应的测试环境支持。
  • B/S架构

    • 系统功能由服务器端传递给用户,测试环境重点转向服务器端。需要验证服务器传递功能的可用性及容错能力。
  • 测试环境的资源管理

    为了节省资源,功能测试环境通常允许多个系统共用一台服务器,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资源的隔离。然而,性能测试环境要求严格独立,难以判断各环境对资源占用的影响。

    性能测试环境的组成内容

  • 硬件

    • 服务器、客户端、交换机等硬件设备。
  • 软件

    • 数据库、应用程序、操作系统等软件环境。
  • 网络

    • 有线、无线、宽带等网络配置及协议。
  • 如何保证测试环境与真实生产环境的一致性

  • 硬件环境

    • 服务器型号、网络设备(如交换机型号、网络传输速率)等硬件配置需与生产环境一致。
  • 软件环境

    • 版本一致性: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及被测系统的版本需与生产环境保持一致。
    • 配置一致性:系统参数(如内存分配、数据库设置)需与生产环境配置相同。
    • 使用场景一致性:
      • 基础数据:预测的业务数据量及类型需一致。
      • 使用模式:尽量模拟真实用户行为。
  • 实施策略

    • 由于实际难以完全复制生产环境,性能测试环境通常采用建模或集群方式进行配置。建模方法通过低端硬件模拟高端硬件性能,集群方法则通过负载均衡测试大规模系统。
  • 性能测试环境的搭建策略

  • 建模方式

    • 通过基准测试获得硬件性能数据,建立性能模型,推导高端配置下的预期性能。
  • 集群方式

    • 测试集群环境下的单节点性能,计算集群节点对性能的影响,逐步扩展集群规模。
  • 测试环境管理建议

    • 建立专门的文档进行环境管理,实施配置管理,确保测试环境的基线控制。

    最后

    本文主要介绍了性能测试环境的搭建与管理,重点探讨了环境一致性及搭建策略。如需深入了解性能测试工具如LoadRunner的使用,可以参考相关手册。

    上一篇:2021年软件测试的六大趋势,必看!
    下一篇:软件测试停止依据详解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逛到本站,mark一下
    [***.202.152.39]2025年04月17日 07时41分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