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层设计与阻抗计算
发布日期:2021-05-14 12:14:56 浏览次数:18 分类:精选文章

本文共 940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

叠层设计与阻抗计算笔记

一、三阶分类

板材的分类
  • 按损耗大小分:分为高损耗、低损耗两类,高损耗板材传输速度较慢,低损耗板材则相反。

  • 按介电常数分:介电常数越低,信号传播速度越快。

  • 按玻璃化温度分:玻璃化温度越高,耐温度能力越强。

  • 按板材形态分:包括普通板和有机板。

  • 按板材厚度分:根据厚度不同划分。

  • 按厂商型号分:按不同厂商的规格划分。

  • 按是否有机分:区分普通板和有机板。

  • 有机类板的种类

    有机类板主要包括FR4、FR1、FR2、FR3等。

  • FR4的生产过程

    FR4的生产包括玻璃纤维切割、编织成半固态状、冷却硬化、压成固态、浸泡在环氧树脂中形成铜基板等步骤。

  • 板材参数
  • 介电常数Dk:表示材料的电性特性,Dk越低,信号传播速度越快。
  • 介质损耗Df:反映材料对能量的损耗,Df越小,信号衰减越小。
  • 玻璃化温度Tg:Tg越高,材料耐温度能力越强。
  • PCB铜箔介绍

    铜箔基础知识
  • 铜箔用途:主要用于PCB的制造,承担导电和散热功能。
  • 铜箔分类
    • 按制作方式分
      • 电解铜:常见于普通PCB的制造。
      • 压延铜:用于反义件铜的制造。
    • 按粗糙程度分:根据粗糙度高低划分。
  • 铜箔参数
  • 粗糙度:影响铜箔的导电性能。
  • 厚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计算。
  • 叠层设计与阻抗计算

  • 叠层排布三步法

    • 确定走线层数:根据单板密度最大区域确定走线层数。
    • 确定电源层数:根据电源数量和树形确定电源层数。
    • 确定叠层顺序:合理安排叠层结构,避免电源与地耦合过多。
  • 层厚定价原则

    • 板材参数:根据板材的介电常数和损耗确定层厚。
    • 定价原则:层厚依据定价标准计算。
    • 层厚实例
      • 第一层和第二层:选择PP(1.16毫米)。
      • 第二层和第三层:选择PP(5.1毫米)。
      • 第三层和第四层:选择PP(5.1毫米)。
      • 第四层和第五层:选择PP(5.1毫米)。
      • 根据层间对称原则计算其他层厚。
  • 铜厚确定

    • 内层铜厚:1.4毫米。
    • 外层铜厚:默认1盎司(约1.9毫米)。
  • 阻抗计算

    • 差分线阻抗计算:差分线阻抗约为单端线阻抗的两倍。
    • 单端线阻抗计算:根据层厚和板材参数计算单端线阻抗。
    • 共面波导阻抗计算:根据共面波导的制作方式和材料参数计算阻抗。
  • 以上内容根据杜正阔老师在电巢APP上的《叠层设计与阻抗计算》课程整理而来,如有侵权请联系课程版权方客户服。

    上一篇:Sigrity仿真-快速时域波形仿真
    下一篇:OrCAD Capture CIS 17.2导入Altium Designer原理图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路过按个爪印,很不错,赞一个!
    [***.219.124.196]2025年04月28日 15时11分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