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
刚装成帧(Framing):在数据前后添加首部和尾部,确定帧界限。 强显控制字符:在数据中出现SOH或EOH时,发送端添加ESC,接收端删除转义字符,并处理连续转义字符。 差错校验:采用循环冗余校验(CRC)和帧检验序列(FCS)检查传输错误。
发布日期:2021-05-11 01:22:04
浏览次数:22
分类:精选文章
本文共 816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 分钟。
数据链路层是网络通信的基础,连接物理传输介质和网络层的IP数据报。在数据链路层,信道主要有两种类型:点对点信道和广播信道。
点对点信道采用一对一的通信方式,无需复杂的共享机制。广播信道则采用一对多的通信方式,连接的主机数量多,传输效率较低,因此需要通过专用共享信道协议进行协调。
链路是物理线路段,中间无交换结点。数据链路不仅要有物理线路,还需要通信协议控制数据传输。帧是数据链路层传输的基本单位,包含IP数据报、校验位、物理地址等字段。
数据链路层需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是:
点对点协议PPP是全球最流行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常用于拨号电话接入互联网。PPP帧格式包括首字节和尾字节标志位、固定的地址信息、数据类型指示等。PPP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因特网环境下传输不可靠,主要依赖帧检验序列保证可靠传输。
局域网通常采用广播信道和CSMA/CD协议。特点包括网络单机管理、方便资源共享、易于扩展。共享媒体主要采用多点接入技术,设备通过载波监听/碰撞检测协同工作。
以太网是局域网的重要技术,全双工通信不支持,因存在碰撞风险。以太网提供不可靠交付服务,不处理差错,需上层协议负责纠正。MAC地址是硬件地址,48位全球唯一,用于帧传输和识别。
MAC帧包括标识符字段、地址信息字段、数据字段等。无效帧判断包括帧长度、FCS错误、数据字段长度异常、MAC地址有效性等。以太网帧间等待时间96微秒,以保证接收站缓存清理。
以太网优化采用交换机替代集线器,端口独享,安全性高,转发基于MAC地址。扩展以太网可用光纤或集线器,但不支持全双工通信。
数据链路层是网络通信的基础,理解其工作原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