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笔记-14-网络层-路由
发布日期:2021-05-10 23:18:35 浏览次数:22 分类:精选文章

本文共 959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

1.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对比

路由器和交换机是网络中重要的机器类型,本节将细致介绍这两者之间的区别。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网络中的作用。

2. 路由器工作原理

路由器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基本步骤:接收数据包、解封装、查找路由表、封装并转发数据包。

  • 接收数据包:当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时,会首先检查目标MAC地址是否为自己的网络接口地址(MAC地址)。
  • 解封装:如果目标MAC地址不属于路由器所属网络,则直接丢弃该数据包;如果是路由器的接口地址,则继续解封装IP包。
  • 查找路由表:路由器根据目标IP地址匹配路由表,如果没有找到匹配项,则返回源IP地址错误信息;如果找到匹配项,则确定需要使用的出接口。
  • 封装和转发:将目标IP包封装到新的帧中,作为路由信息传播到底层。首先设置目标MAC地址为下一个跳点的MAC地址,并根据是否存在ARP缓存表中查找下一跳的MAC地址。

3. 静态路由配置

静态路由需要手动配置,常用命令为:

conf t
ip route 目标网段 子网掩码 下一跳IP

4. 路由条目类型

  • C(直连):用于计算机之间的直连组件,需配置IP地址并设置端口状态为up。
  • S(静态):静态指示,需要手动添加路由条目。

5. 默认路由

默认路由用于网络中没有明确配置的情况,常用命令为S* 0.0.0.0 0.0.0.0

6. 浮动路由

浮动路由是在静态路由或默认路由之后,通过定义管理距离值为数字,以表明其优先级。值越大优先级越低,默认路由管理距离值为无穷大,便于实现多路径选择。

7. 相关命令

有以下命令可用于路由器配置和查看:

do show ip route:查看完整的路由表。
do show ip interface b:查看接口列表。

8. 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工作层区别

特性 路由器 交换机
工作层 网络层(OSI模型第三层) 数据链路层(OSI模型第二层)
转发依据 IP地址和路由表 MAC地址和MAC地址表
唯一性 IP地址唯一性 MAC地址唯一性

9. 路由器选择优先级

路由器发送数据包时可选择多个可达路由,其优先级由以下因素决定:

  • 子网掩码的扩展性。
  • 系统定义的路由矩阵。
  • 路由失败次数。
  • 管理距离值(浮动路由)。
  • 通过合理配置这些参数,管理员可根据网络需求实现最优路由选择。

    上一篇:网络安全笔记-15-网络层-ARP协议
    下一篇:网络安全笔记-13-网络层-IP包头分析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初次前来,多多关照!
    [***.217.46.12]2025年04月11日 23时53分4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