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概述
发布日期:2021-05-10 19:16:43 浏览次数:37 分类:精选文章

本文共 479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 分钟。

基本字长是即时数据操作的基本位数,它影响着计算的精度和指令的功能。通常常见的有4位、8位、16位、32位、64位等。基本字长越长,计算能力就越强,数据容量也越大。

运算速度方面,外频是指外部频率或系统时钟频率,决定着整个系统的执行 pace。CPU的主频通常是外频与倍频系数的乘积。IPS(每秒执行指令数)反映了CPU的运算能力,指的是每秒执行多少条指令。CPI(每条指令的平均时钟周期数)则衡量了指令执行效率,通常越低说明执行效率越高。FLOPS(每秒执行浮点运算次数)是衡量浮点运算能力的关键指标。

数据传输率常通过带宽来衡量,计算公式为(位宽×工作频率)/8,单位通常为B/S。物理含义是单位时间内流量的数据量。需要注意的是,对于PCI-E等总线,带宽还需考虑编码方式、双通道模式及通道数量等因素进行调整。

存储器的容量方面,主存(内存)的容量等于可编址存储单元的数目乘以每个单元的位宽,而外存(辅存)的容量则直接决定了能存储的最大数据量,常用KB、MB、GB、TB等单位表示。外存容量并不直接依赖于总线地址码的位数,更多取决于实际存储器芯片组的容量。

上一篇: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表示、运算与校验1
下一篇:计算机组成原理——概述3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逛到本站,mark一下
[***.202.152.39]2025年04月24日 13时46分4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