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共 2127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7 分钟。
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解读
2019年1月10日,中国国家网信办发布了《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标志着中国区块链管理进入了"快车道"。这份规定不仅对区块链信息服务的提供者提出了严格的合规要求,也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管辖范围、监管措施、合规要求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深入解读这项规定。
一、管辖范围
区块链信息服务被定义为基于区块链技术或系统,通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等形式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行为。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包括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大类。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若涉及上述服务类型,即可能被《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纳入管辖范围。
在主体方面,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不仅包括直接提供区块链服务的主体或节点,还包括为这些主体提供技术支持的机构或组织。值得注意的是,节点提供者也被视为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这意味着,即使区块链系统具备去中心化特性,相关主体范围也会大幅扩展。以比特币为例,即使个人在自己的电脑上下载了完整钱包,也被视为比特币系统的节点,从而属于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
二、监管措施
区块链信息服务的监管分为国家与地区两级。国家网信办作为国家层面的监管机构,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职责。无论是新产品、新应用还是新功能的开发和上线,都需要在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这一要求可能导致多重监管问题,尤其是当网信办、工信部门与公安部门在安全评估协调不力时,区块链开发者可能面临多重申请和审批的困扰。
具体而言,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在开展业务时,需要在国家网信办的系统中提交以下信息:服务提供者的名称、服务类别、服务形式、应用领域、服务器地址等。此外,还需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安全评估。这一流程可能会对区块链项目的开发效率产生一定影响。
三、合规要求
《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对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提出了多方面的合规要求,包括信息内容安全管理、用户注册审核、安全防护等方面:
四、法律责任
根据《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违反规定将面临多重法律责任。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违规行为及其相应的法律后果:
未建立健全用户注册、信息审核、应急处置、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
- (1)警告
- (2)责令限期改正(改正前暂停业务)
- (3)五千元至三万元罚款
- (4)刑事责任
不具备与其服务相适应的技术条件:
- (1)警告
- (2)责令限期改正
- (3)五千元至三万元罚款
- (4)刑事责任
未制定并公开管理规则和平台公约:
- (1)警告
- (2)责令限期改正
- (3)一万元至三万元罚款
未与使用者签订服务协议:
- (1)警告
- (2)责令限期改正
- (3)五千元至三万元罚款
未进行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评估:
- (1)警告
- (2)责令限期改正
- (3)五千元至三万元罚款
未及时履行变更手续:
- (1)警告
- (2)责令限期改正
- (3)五千元至三万元罚款
未在著位置标明其备案编号:
- (1)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 (2)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存在信息安全隐患的,未按要求进行整改:
- (1)责令限期改正
- (2)警告
- (3)处一万元至三万元罚款
内容与志留存未达到六个月:
- (1)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 (2)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未配合监督检查或设立举报入口:
- (1)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 (2)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未落实网络实名制:
- (1)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 (2)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 (3)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未对违法信息进行有效处理:
- (1)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 (2)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信息内容:
- 让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
未按照本规定履行备案手续或者填报虚假备案信息的:
- 责令限期改正
- 警告,并处一万元至三万元罚款
本规定的实施将对区块链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需要在合规要求和法律责任的双重压力下,重新审视业务运营模式,确保自身合规,避免法律风险。同时,监管机构也需要在规范与支持之间找到平衡点,为区块链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关于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