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共 802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 分钟。
央行数字货币:从比特币到DCEP,数字黄金的未来
传统意义上的纸币具有哪些特点呢?
匿名性:很难追踪,交易容易维护。
便携性:不用银行开户,随身携带即可使用。
有人数大,难以贮存,是个体经营者所不为。
零找钱:商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找零。
属性上可直接用纸做成。
这些特点,当代数字货币要逐一去仿制。
DCEP是一个典型的即时价值传递系统,主要解决了传统纸币的几个痛点:金额大就需要开户,带不动,实物性强,难以分找...
是的,DCEP在功能上精准定位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DCEP和比特币区别显而易见:DCEP可视为数字纸币,完全可以和现有的纸币平等使用。而比特币是一种新的价值传递通道,具有更高的认可度和去中心化特征。
但DCEP要做好央行货币的属性,这一点至关重要。
其背后强大的支持更多的像传统央行一样。
而比特币则需要依靠全体交易参与者的共识来维系价值传递。
这也决定了DCEP和比特币在技术架构上的根本区别。
DCEP可能无法做到完全的去中心化,但它有政府后盾。
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它的应用场景和发展前景。
和支付宝、微信支付又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支付宝、微信支付可以说是M1层面的商品流转 weapon,而DCEP属于M0层面的货币流转。从系统架构上看,支付宝、微信支付借用的是商业银行货币存款池进行结算,而我们的DCEP采用的是央行形态。
在支付方式上,支付宝、微信支付更依赖网络连接,而DCEP可以实现双离线支付,显著提升了在不便通网络的场景下的使用体验。
最后,与支付宝、微信支付形成的竞争关系中学到什么呢?主要是知知者、达达者协作关系。
支付宝、微信支付扩展功能更注重"去中心化中中心化"的商业模式,而我们DCEP则是以政府主导的技术开发,目的是维护法定货币地位,节省发行成本。
这些分析告诉我们:数字化的M0货币即将成为主流的数字货币研究方向之一。
如需要进一步探讨路径,欢迎随时交流。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关于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