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共 1181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
嵌入式系统设计师学习笔记⑤:指令系统
指令的基本概念
一条指令可以看作是机器语言的一个语句,是一段有意义的二进制代码。在计算机的字片中,一条指令通常由操作码(OP)和地址码(A)两部分构成。操作码字段决定了计算机应该执行什么类型的操作,而地址码则指明了操作数的位置以及结果的存放位置等。
寻址方式
寻址方式是指指令中如何确定操作数和结果的存储位置。常见的寻址方式包括:
立即寻址:操作数直接在指令中给出。例如,MOV A,#0EH,表示立即将0EH的值赋给A。
直接寻址:操作数位于单元地址形式中。例如,MOV A,68H表示将68H单元中的数据赋给A。
寄存器寻址:操作数位于计算机的寄存器中。例如,MOV A,R1表示将R1寄存器中的数据赋给A。
寄存器间接寻址:操作数通过寄存器指向另一个寄存器中的地址。例如,MOV A,@R0,其中@R0表示通过R0寄存器找到实际的地址。
变址寻址:使用基址寄存器(如DPTP或PC)和变址寄存器来计算操作数的实际地址。例如,MOV A,@[A+DP TP/PC]。
相对寻址:以程序计数器(PC)或其他类似寄存器的内容为基准,结合偏移量来确定实际地址。例如,PC+偏移量。
位寻址:操作数直接指明特定位地址。例如,MOV A,20H表示将20H位地址处的数据赋给A。
通过不同的寻址方式,系统可以灵活地定位数据和结果,从而扩展寻址空间并提高编程灵活性。
指令流水
流水线是一种实现计算机指令高效执行的技术,通过将多条指令并行处理,使得许多指令在同一时间周期内发挥作用。这与传统的串行执行相比,可以显著提高性能。
以一个三指令流水线为例,包含取指(FETCH)、分析(DECODING)和执行(EXECUTE)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执行所需的时间分别为t1、t2和t3,流水线周期设定为整个流水线执行时间最长的那个阶段(通常记为△t)。
流水线的工作原理如下:
流水线的优势在于并行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吞吐量。
流水线的吞吐率(TP)通常表示为:
TP = 1 / △t
流水线处理的吞吐率取决于流水线周期以及每条指令的执行时间总和。
例如,对于n条指令,流水线的总执行时间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总时间 = (t1 + t2 + ... + t_n) + (n - 1) * △t
总结
通过对指令系统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理解寻址方式和流水线执行是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关键。不同的寻址方式提升了代码的灵活性,而流水线技术则显著提高了计算机的执行效率。这些概念在实际项目中都会反复应用,熟悉它们的使用方法对编写高效代码至关重要。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关于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