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漏输出与推挽
发布日期:2021-05-08 19:54:12 浏览次数:22 分类:精选文章

本文共 1091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

推挽输出与开漏输出的区别与应用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推挽输出和开漏输出是两种常用的输出方式,各有其特点和应用场景。本文将从工作原理、应用场景以及电路结构等方面对两者的区别进行详细介绍。

一、推挽输出

1. 工作原理

推挽输出电路由两种晶体管组成,一种是N型三极管(N-MOS),另一种是P型三极管(P-MOS)。在输出低电平时:

  • N-MOS导通,P-MOS高阻
  • 输出为低电平(接地)

在输出高电平时:

  • N-MOS高阻,P-MOS导通
  • 输出为高电平(不需要外部上拉电路)

2. 特点

  • 输出电平可以是0V或3.3V等低电平。
  • 输出高电平时,电压等于单片机的电源电压。
  • 由于内部驱动能力较强,工作效率高,但功耗较大。

3. 应用场景

  • 推挽输出通常用于输出电平为0V和3.3V的场合。
  • 在输出低电平时,两种输出方式没有区别,均接地。
  • 在输出高电平时,推挽输出的电压等于单片机电源电压,而开漏输出的电压则由外部上拉电阻决定。

二、开漏输出

1. 工作原理

开漏输出电路以场效应管(MOSFET)的漏极为输出端,通常在漏极外部添加上拉电阻。输出低电平时:

  • N-MOS导通,P-MOS高阻
  • 输出为低电平(接地)

输出高电平时:

  • N-MOS高阻,P-MOS导通
  • 输出为高电平(需要外部上拉电路)

2. 特点

  • 输出电平可以是5V等高电平,需在外部接上拉电阻。
  • 在输出低电平时,多个开漏输出Pin可共用一个上拉电阻,实现“线与”逻辑。
  • 上拉电阻的阻值决定了电平转换的速率和功耗。

3. 应用场景

  • 开漏输出适用于电平不匹配的场合,如需要输出5V时,需外接上拉电阻。
  • 开漏电路的驱动能力较弱,但功耗较低,适合长距离驱动。

三、推挽电路与功率放大器

1. 推挽电路结构

推挽电路由两只三极管组成,一只放大输入信号的正半周,另一只放大负半周。两只三极管在交替导通和截止,形成推挽式驱动。

2. 功率放大器的应用

在功率放大器电路中,推挽放大器是主要选择。两只三极管分别放大输入信号的正半周和负半周,输出信号经过负载后形成完整周期。

四、开漏与开集电路的比较

1. 原理区别

  • 开漏电路利用MOSFET的漏极输出,需要外部上拉电阻。
  • 开集电路利用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出,适用于低功耗驱动。

2. 驱动能力

  • 开漏电路的驱动能力较弱,需要外部上拉电阻。
  • 开集电路的驱动能力较强,适合内部驱动。

五、总结

推挽输出和开漏输出各有优劣,推挽输出驱动能力强但功耗较大,适用于低电平输出;开漏输出功耗小但驱动能力较弱,适用于高电平输出且需要外部上拉电阻。两种输出方式均可实现“线与”逻辑,但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输出方式。

上一篇:STM32F103高级定时器死区时间计算
下一篇:Keil修改Stm32的工程名字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能坚持,总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219.124.196]2025年03月24日 18时16分2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