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MYSQL的日志(redo log,binlog)顺序读写,数据文件随机读写以及linux底层原理
发布日期:2021-05-08 11:05:03 浏览次数:27 分类:精选文章

本文共 1406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4 分钟。

MySQL存储机制深度解析

Redo Log与Binlog的磁盘顺序读写特性

Redo Log和Binlog作为MySQL的关键日志文件,在磁盘上的读写操作具有独特的特性。Redo Log文件在执行写入操作时,始终追加写入日志内容,这种特性使得其磁盘操作呈现出顺序写的特征。这种顺序写不仅效率高,还能有效利用操作系统的缓存机制(OS Cache),在写入磁盘前将数据缓存至内存,显著提升写入性能。

数据页磁盘随机读写特性

与Redo Log不同,数据页的读写操作往往涉及到磁盘的随机读写。由于磁盘随机读写的效率较低,数据库系统采用缓存机制,将数据页读入内存缓存(Buffer Pool)后进行操作,减少对磁盘的直接访问频率。这种机制的核心在于数据页的缓存管理,确保数据读写尽可能高效。

随机读写的性能指标

  • IOPS(每秒输入输出操作次数):衡量数据库对磁盘的读写频率,直接影响数据库的并发能力。
  • 响应延迟:随机读写的延迟会影响数据库的响应速度,尤其是在高并发场景下,延迟会显著降低用户体验。

硬盘选择建议

  • SSD固态硬盘:相比机械硬盘,SSD的随机读写性能和延迟更低,适合用于核心业务的数据库存储。
  • RAID存储架构:通过多块硬盘组成RAID阵列,不仅提升了数据冗余性,还能优化磁盘读写性能。

Linux存储系统架构解析

在Linux系统中,文件的读写操作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层次结构:

  • VFS层:负责文件系统的抽象管理,根据文件路径确定具体的文件系统。
  • Page Cache层:基于内存的缓存层,用于快速响应读写请求。
  • Block层:将文件操作转换为块操作,适用于低层次的磁盘管理。
  • IO调度层:负责磁盘IO请求的调度,默认使用CFQ或Deadline调度算法。
  • Block设备驱动层:将块操作转化为实际的硬盘IO请求。
  • Block设备层:直接与硬件存储设备进行通信。
  • 这种多层次的架构设计确保了文件操作的高效执行,同时兼顾了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RAID存储架构与电池充放电问题

    RAID是数据库存储的常用架构,通过多块磁盘组成阵列实现数据冗余和高性能读写。以下是RAID存储架构的关键点:

    RAID存储架构的电池充放电原理

    • RAID卡缓存:RAID卡带有SDRAM缓存,用于缓存写入数据,提升写性能。
    • 自动充放电:在断电或故障时,RAID卡独立供电,确保缓存数据的安全写入。
    • 定期充放电:锂电池存在性能衰减,定期充放电可维持其性能,但也会导致数据库性能抖动。

    RAID锂电池充放电对数据库性能的影响

    • RAID 10架构:结合RAID 0和RAID 1,提供高性能和数据冗余,但内部电池充放电会导致性能下降。
    • 性能抖动:每次充放电都会导致数据库性能下降10倍,影响正常业务运行。

    解决RAID电池充放电问题的优化方案

    • 禁用自动充放电:手动触发充放电,避免高峰期性能下降。
    • 定时手动充放电:选择业务低峰时段进行充放电,减少对生产环境的影响。
    • 电容替代锂电池:虽然成本较高,但可有效避免电池老化问题。

    总结

    通过对Redo Log、数据页读写特性、Linux存储系统架构以及RAID存储架构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MySQL数据库的存储性能优化。RAID存储架构在性能和数据冗余性之间提供了平衡,但也带来了电池充放电等问题。通过合理的优化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数据库的稳定性和性能,确保其在高并发场景下的可靠运行。

    上一篇:【mysql】MySQL 中Redo日志与Binlog日志顺序一致性问题
    下一篇:【mysql】详细分析MySQL事务日志(redo log和undo log)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感谢大佬
    [***.8.128.20]2025年04月23日 20时16分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