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共 821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 分钟。
凡读必记
古人语:“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出处是徐特立,他是毛泽东和田汉等人的老师。这句话传达了一个深刻的读书方法,对毛泽东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徐特立的读书方法强调“多读、多写、多想、多问”,这四个“多”字成为后人学习的经典。
“不动笔墨不读书”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治学精神。从青年时期开始,毛泽东就秉承这一原则,坚持不辍。这种方法不仅帮助他积累了大量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深入思考的能力。
读书的方法可以用“四多”来总结:多读、多写、多想、多问。其中,“多写”就是多做读书笔记,这也正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真谛。
多读不仅仅是泛读,博览群书更是关键。对于每一本好的书或每一篇好的文章,都要反复阅读,甚至三复四温。这样不仅能记住作者的思想,更能深入理解其内涵。
马克思的读书方法也有类似的理念。他强调“读书要做摘要和笔记”,这与“不动笔墨不读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说明,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思想家,读书的方法都强调实用性和有效性。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引发了广泛讨论:【无效阅读】到底能不能完成“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但是却洗干净了篮子”这个假设。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们对阅读的理解和实践。李多余女在分析中提到,阅读的效果不仅仅是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改掉过去的错误。她的观点非常到位。
李先生指出,阅读学习必须是日积月累,厚积薄发。与她提到的“无效做饭”和“无效化妆”类似,重复的行为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真正有效的行为必须具有成长性和复利性。每一次学习都要有反馈,为下一次优化提供指导,这才是不断成长的关键。
她还强调了复述的重要性。只有用自己的话独立讲解,才能真正证明自己学会了知识。这一点也是费曼学习法的核心。通过自己的话解释清楚,才能确保知识真正融入心中。
在“博采众长:成一家之言”的最高境界中,读书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种智慧的积累。通过不断地阅读和思考,我们能够在思想上建立起更深层次的连接,形成独特的见解。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关于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