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冒泡排序(n)
外层循环:从第一个元素开始,逐步减少检查范围。 内层循环:从当前元素开始,检查并交换相邻元素。 冒泡:较大的元素逐渐移动到数组末尾。 重复: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整个数组按升序排序。 读取输入:使用 排序过程: 输出结果:按顺序输出排序后的数组元素。 数组长度定义:建议根据实际需求调整 输入验证:可增加输入数据类型检查,确保输入正确。 性能优化:对于较大的数据集,冒泡排序效率较低,可考虑使用更高效的排序算法。
发布日期:2021-05-07 18:28:42
浏览次数:27
分类:精选文章
本文共 1104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
冒泡排序(Bubble Sort)实现
代码解析
以下是冒泡排序的C代码实现,代码结构清晰,适用于任意长度的数组排序。
#include#include #define N 10 // 定义要排序的数组长度int main() { int a[N], i, j, t; // 读取输入 for (i = 0; i < N; i++) { scanf("%d", &a[i]); } // 进行冒泡排序 for (i = 1; i <= N; i++) { for (j = 0; j < N - i; j++) { if (a[j] > a[j+1]) { t = a[j]; a[j] = a[j+1]; a[j+1] = t; } } } // 输出排序结果 for (i = 0; i < N; i++) { printf("%d ", a[i]); } printf("\n"); return 0;}
主要优点
- 代码结构清晰:数组长度定义在代码开头,方便灵活修改。
- 易于维护和阅读:代码注释简洁明了,便于理解冒泡排序的实现原理。
- 适用于多种编程环境:仅需修改数组长度定义即可适应不同长度的数据量。
算法原理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排序算法,通过多次交换相邻元素的位置,最终将较大的元素“冒”到数组的末尾。具体步骤如下:
代码分析
scanf
函数读取用户输入,生成待排序的数组。- 外层循环遍历从第2个到第N个元素。
- 内层循环遍历从第1个到第
N-i
个元素。 - 比较相邻元素,若前者大于后者,则交换位置。
注意事项
N
值。总结
冒泡排序通过简单的交换操作,逐步将数组按顺序排列,是学习和理解排序算法的基础之一。以上代码可直接复制使用或稍作修改,适用于多种场景。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第一次来,支持一个
[***.219.124.196]2025年04月01日 07时13分43秒
关于作者

喝酒易醉,品茶养心,人生如梦,品茶悟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愿君每日到此一游!
推荐文章
上周热点回顾(2.16-2.22)
2019-03-06
上周热点回顾(3.2-3.8)
2019-03-06
.NET跨平台之旅:借助ASP.NET 5 Beta5的新特性显示CLR与操作系统信息
2019-03-06
上周热点回顾(7.27-8.2)
2019-03-06
上周热点回顾(5.9-5.15)
2019-03-06
上周热点回顾(1.16-1.22)
2019-03-06
上周热点回顾(1.23-1.29)
2019-03-06
上周热点回顾(3.20-3.26)
2019-03-06
上周热点回顾(6.19-6.25)
2019-03-06
云计算之路-阿里云上:docker swarm 集群故障与异常
2019-03-06
上周热点回顾(2.19-2.25)
2019-03-06
云计算之路-阿里云上:博客web服务器轮番CPU 100%
2019-03-06
云计算之路-阿里云上:服务器CPU 100%问题是memcached连接数限制引起的
2019-03-06
上周热点回顾(3.26-4.1)
2019-03-06
上周热点回顾(6.25-7.1)
2019-03-06
【故障公告】10:30-10:45 左右 docker swarm 集群节点问题引发故障
2019-03-06
工作半年的思考
2019-03-06
不可思议的纯 CSS 滚动进度条效果
2019-03-06
【CSS进阶】伪元素的妙用--单标签之美
2019-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