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中少了次握手客户端和服务端会做什么?
发布日期:2021-05-07 16:07:32 浏览次数:16 分类:精选文章

本文共 895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 分钟。

TCP握手时ACK丢失:客户端与服务端的应对机制分析

在TCP协议的握手过程中,ACK丢失(ACK丢失,ACK表示确认,丢失即未能接收到对方的确认信息)是一个常见但复杂的问题。以下将详细分析客户端与服务端在ACK丢失情况下的应对机制。

第一阶段:第一次握手中的ACK丢失

  • 客户端的行为

    当客户端(C)发送SYN(同步请求)和seq(序列号)时,若服务端(S)未能接收到这些信息,客户端会进入超时状态并重新发送SYN包。这种机制确保了连接的建立不会因为少量丢包而中断。

  • 服务端的行为

    服务端在未接收到客户端的SYN包时,同样会进入超时状态并重新发送SYN包。这种双方的超时机制保证了握手能够在可靠传输的环境下完成。

  • 第二阶段:第二次握手中的ACK丢失

  • 客户端的行为

    客户端在第二次握手时发送SYN、seq和ACK时,若这些数据包丢失,客户端会重新发送SYN包,直到收到服务端的ACK为止。这一机制防止了握手过程因少量丢包而中断。

  • 服务端的行为

    服务端在收到客户端的SYN、seq和ACK中的一部分丢失时,会继续发送SYN和seq包,直到收到客户端的确认ACK。这一机制确保了服务端能够正确接收握手请求。

  • 第三阶段:第三次握手中的ACK丢失

  • 客户端的行为

    在第三次握手中,客户端发送ACK时,若丢失,客户端会认为连接已经建立并开始发送数据。这种机制优化了握手延迟。

  • 服务端的行为

    服务端在收到客户端的ACK中丢失时,会根据实际情况判断连接是否建立。如果服务端未收到ACK且没有接收到数据传输,它会继续发送SYN包,直到收到ACK。

  • 关键点总结

  • ACK丢失的影响

    ACK丢失会导致连接状态的不确定性,双方都需要通过重传机制来确保握手过程的可靠性。

  • 客户端与服务端的差异

    客户端和服务端在ACK丢失时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服务端更关注握手请求的完整性,而客户端则更关注连接状态的建立。

  • TCP的可靠性机制

    TCP的握手过程依赖于多次重传机制,确保在面对ACK丢失时仍能完成连接建立。

  • 综上所述,ACK丢失在TCP握手过程中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通过双方的超时重传机制,TCP依然能够保证连接的可靠建立。

    上一篇:最近一些算法题的总结
    下一篇:C++ unique_ptr解惑篇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感谢大佬
    [***.8.128.20]2025年04月11日 06时27分4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