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共 1489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4 分钟。
文章目录
1.网络发展背景
在二战时,美国需要计算导弹轨迹,就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计算,于是乎将数据分发给各个实验室和高校进行计算,然后再进行统计。
数据分发下去,计算完毕,去收取的时候,还是需要人工去获取的,这就导致工作效率非常的低下,这时候大家就在想数据能够在网络上面进行传输就好了,于是乎,网络这一概念就萌发了
2.协议
2.1网络协议是什么
网络协议:网络当中通信双方,采用同一种数据格式来进行有效通信
计算机的生产商有很多,计算机操作系统也有很多,网络硬件也有很多,如何让不同的厂商之间生产的计算机能够互相顺利的通信?
这时候就需要制定一个共同的标准,让大家都来遵守,这就是网络协议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不同地区的人用方言进行沟通的话,那么不同地区之间的人的交流是无效的,如果大家约定都用普通话就能起到沟通的作用。我们的网络协议就是规定大家都使用"普通话"进行沟通,定制一种有效的通信方式。
2.2网络协议簇
在网络之中不止一个协议,而是有很多个协议,我们将这些协议称之为网络簇
2.3体系结构/参考模型
体系结构规定了协议完成的任务,以及协议的分层 (不同的分层只负责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是不给关注其他分层的动作的)
我们有两种体系结构,分别是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
2.4协议分层
2.4.1不同协议对应的分层
OSI是最开始提出先网络分层,分别有: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但是对于现在的物联网企业来说分层太细(工业上面并不常用,企业一般选择TCP/IP),不利于开发,于是乎提出了TCP/IP参考模型
TCP/IP的分层为: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应用层(4层或5层,有的不算物理层)
2.4.2不同分层的功能
3.网络传输中的五元组信息
3.1五元组信息是什么
源ip 源端口 目的ip 目的端口 协议 称为网络传输中的五元组信息
网络传输当中的每一条信息都必须包含五元组信息、缺一不可,比如缺少目的ip就无法将信息传输过去
ip地址:在网络之中唯一标识一台主机
port:一个端口在一台机器当中唯一标识一个进程,一个进程可以占用多个端口
为什么带着源ip和源端口
应答,如果没有源ip和源端口,接收方往回传答应数据的时候就找不到接收方
好比你取了快递,发现衣服不符合自己英俊潇洒的气质,想要退货,就要得到发件人和发件人的地址
3.2了解IP
IP地址:(IPV4)
1.本质上是一个无符号32位的整数(uint32_t),范围是0~2^32-1
2.通常表示ip的是,是用点分十进制的方式来表示的(192.168.1.1)
以"."分割,每个数字都占用1个字节,(0~255) . (0~255) . (0~255) . (0~255)
比如 258.121.12.12不是ip地址,因为每个字节表示的最大无符号整数为255
3.ipv4版本的ip地址面临枯竭
从第1点可以知道,我们的IP地址也就42亿多,全球那么多电脑和手机等等通信设备,需要大量的ip地址,那么怎么解决呢?
DHCP协议:动态主机分配协议(谁上网给谁分配协议,比如电脑不联网就将ip收回来)
一定程度可以缓解,IP地址枯竭的问题
NAT协议:地址转化协议,才可以彻底解决
4.ipv6版本的ip协议
ip地址本质上是一个无符号的128位整数,范围是0~2^128-1
虽然它解决了ipv4地址面临枯竭的问题,但是它也有一个问题
ipv6和ipv4是不兼容的,因为以前程序都是用的ipv4,ipv4占4个字节,ipv6占16个字节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关于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