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复习——第一章
发布日期:2021-05-07 10:44:19 浏览次数:21 分类:精选文章

本文共 940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

1.1 数据库系统概述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中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它是现代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能够高效地管理和存储数据,为各种应用提供支持。

1.2 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设计的核心内容,决定了数据库的结构和功能。关系模型是最常用的数据模型,其基本概念如下:

  • 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关系来组织,一个关系对应一张表。
  • 元组:表中的每一行数据即为一个元组。
  • 属性:表中的每一列数据即为一个属性,具有特定的名称和数据类型。
  • :属性组成的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集合,例如学号、身份证号等。
  • :属性的取值范围,例如年龄域为1~120。
  • 分量:元组中的单个属性值,如学生的姓名或班级。

1.3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分为三个主要层次:

一、三级模式

  • 模式(逻辑模式):描述数据库的全体数据逻辑结构,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 模式是数据库系统结构的中间层。
  • 外模式(子模式 / 用户模式):描述用户看到的局部数据逻辑结构,是数据的局部视图。

    • 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 外模式通常是模式的子集。
    • 外模式与应用的关系是一对多,一个外模式可供多个应用使用,但一个应用只能使用一个外模式。
    • 外模式的主要作用是保障数据库安全。
  • 内模式(存储模式):描述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组织方式。

    •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 内模式定义了数据的存储方式。

二、两级映像

  • 外模式/模式映像:描述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 外模式描述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模式描述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
    • 每个外模式都有一个对应的模式/模式映像。
  • 模式/内模式映像:描述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 一个模式对应一个内模式。
    • 这个映像定义了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联系。

三、数据的独立性

  • 物理独立性:应用程序与数据的物理存储相互独立,数据的物理结构改变不会影响应用程序。
  • 逻辑独立性: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不会影响应用程序。

四、数据独立性与映像的关系

  • 数据的逻辑独立性通过改变外模式/模式映像来实现。
  •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通过改变模式/内模式映像来实现。

这种设计确保了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高度适配性和灵活性。

上一篇:三、 MySql 增删查改
下一篇:十二、 PHP (PDO)操作数据库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路过,博主的博客真漂亮。。
[***.116.15.85]2025年03月23日 22时20分4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