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主从复制
发布日期:2021-05-06 19:58:43 浏览次数:28 分类:精选文章

本文共 1404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4 分钟。

Redis主从复制

2.8之前的版本

2.8之前的版本的redis在主从复制的时候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步骤:

  • 同步
  • 命令传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同步给我的感觉就是从服务器在初始化进行的流程,其流程图如上图所示:

  • 从服务器启动的时候,向主服务器发送sync命令。
  • 主服务器收到sync命令后,执行BGSAVE命令,生成RDB文件;在生成RDB文件的期间,对于源源不断写数据的命令会划分一个缓冲区进行存放。
  • 主服务器发送RDB文件,从服务器进行接收并进行更新。
  • 主服务器再将缓冲区的写命令发送给从服务器,从服务器执行这些写命令,将数据库状态更新到和主服务器的数据库状态一致。

命令传播则是在同步之后,因为主服务器用于写,每当主服务器的数据发生变更(删除了、更新了),为了保持主从的一致性,需要将这些命令发送给从服务器。

2.8及之后的版本

以上的主从复制看似完美,却还有那么点遗憾~在从机断线重新连接后,会同步主机所有数据(包括之前已经同步过的数据),为了追求性能的极致,有了如下方式:

  • 从机同步主机的数据时,用PSYNC命令代替了SYNC命令。
  • PSYNC包括两种模式,完整同步部分同步
  • 完整同步和老版本的同步流程大差不差,都是在初始化时,向主机发送sync命令,主机发送RDB文件后,再发送缓冲区的写命令。
  • 部分同步则是用于从机断连后,重新上线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主机只需要发送从机断开期间的写命令到从机。

部分同步

部分同步的执行,是需要条件允许的,在此之前需要了解它包括了3个方面的内容:

  • 服务器运行id
  • 主服务器的复制积压缓冲区
  • 主服务器的复制偏移量和从服务器的复制偏移量
复制偏移量,个人理解就是某个时刻,复制到某个数据的位置。

复制积压缓冲区,主机在进行命令传播的时候,不仅会将写命令发送给从机,还会将写命令写入到主机的一个缓冲区里面,这个缓冲区也叫复制积压缓冲区。

如图所示:

  • 主从开始命令传播,offset起始的偏移量都为10085,在主机发送<s1,s2>(一个字节)的数据后,将offset偏移量更新为10086(10085 + 1),从机写入数据后,也更新offset为10086。
  • 然后,主机发送<s3,s4>,还没到从机时,从机断开了。但主机的offset已经更新为10087(10086+1),此时,主机的offset偏移量就不一致了。
  • 如果此时,有客户端继续向主机写入数据,譬如<s5,s6>,主机还是会进行命令传播,并更新主机的offset=10088
  • offset=10088的时候,从机恢复了,向主机发送PSYNC指令,并报告自己的偏移量为offset=10086
  • 主机会在复制积压缓冲区里面检查offset=10086及之后的数据是否存在,如果依然存在,则会回复++CONTINUE,表示允许部分同步的方式进行,反之,则是完整同步(也是上文所说的条件允许)。
  • 主机将复制积压缓冲区里面offset=10086之后的数据发送给从机,从机进行写入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关于服务器运行id,它是redis启动的时候随机生成的40位字符,从机在初次复制的时候,主机会将自己的运行id发送过去,然后从机会进行保存。

当从机挂掉,重连后,会再发送之前保存过的运行id,如果这个运行id和当前的主服务器的运行id相同表示,从机之前就同步过这台主机的数据了。主机可以依此判断是否有必要执行部分同步。(或完全同步)

上一篇:Redis哨兵(Sentinel)模式
下一篇:Redis发布订阅模型及源码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感谢大佬
[***.8.128.20]2025年03月30日 12时33分23秒

关于作者

    喝酒易醉,品茶养心,人生如梦,品茶悟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愿君每日到此一游!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