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共 2318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7 分钟。
1 什么情况下需要布隆过滤器?
1字处理软件中,需要检查一个英语单词是否拼写正确
2在 FBI,一个嫌疑人的名字是否已经在嫌疑名单上 3在网络爬虫里,一个网址是否被访问过 4 yahoo, gmail等邮箱垃圾邮件过滤功能 这几个例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如何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存在一个集合中?常规思路
1数组 2链表 3树、平衡二叉树、Trie 4Map (红黑树) 5哈希表 直观的说,bloom算法类似一个hash set,用来判断某个元素(key)是否在某个集合中。 和一般的hash set不同的是,这个算法无需存储key的值,对于每个key,只需要k个比特位,每个存储一个标志,用来判断key是否在集合中。2 算法
- 首先需要k个hash函数,每个函数可以把key散列成为1个整数
- 初始化时,需要一个长度为n比特的数组,每个比特位初始化为0
- 某个key加入集合时,用k个hash函数计算出k个散列值,并把数组中对应的比特位置为1
- 判断某个key是否在集合时,用k个hash函数计算出k个散列值,并查询数组中对应的比特位,如果所有的比特位都是1,认为在集合中。
优点:不需要存储key,节省空间
缺点:
- 算法判断key在集合中时,有一定的概率key其实不在集合中
- 无法删除
3 典型的应用场景:
虽然上面描述的这几种数据结构配合常见的排序、二分搜索可以快速高效的处理绝大部分判断元素是否存在集合中的需求。但是当集合里面的元素数量足够大,如果有500万条记录甚至1亿条记录呢?这个时候常规的数据结构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数组、链表、树等数据结构会存储元素的内容,一旦数据量过大,消耗的内存也会呈现线性增长,最终达到瓶颈。有的同学可能会问,哈希表不是效率很高吗?查询效率可以达到O(1)。但是哈希表需要消耗的内存依然很高。使用哈希表存储一亿 个垃圾 email 地址的消耗?哈希表的做法:首先,哈希函数将一个email地址映射成8字节信息指纹;考虑到哈希表存储效率通常小于50%(哈希冲突);因此消耗的内存:8 * 2 * 1亿 字节 = 1.6G 内存,普通计算机是无法提供如此大的内存。这个时候,布隆过滤器(Bloom Filter)就应运而生。在继续介绍布隆过滤器的原理时,先讲解下关于哈希函数的预备知识。
某些存储系统的设计中,会存在空查询缺陷:当查询一个不存在的key时,需要访问慢设备,导致效率低下。
比如一个前端页面的缓存系统,可能这样设计:先查询某个页面在本地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就直接返回,如果不存在,就从后端获取。但是当频繁从缓存系统查询一个页面时,缓存系统将会频繁请求后端,把压力导入后端。这是只要增加一个bloom算法的服务,后端插入一个key时,在这个服务中设置一次,需要查询后端时,先判断key在后端是否存在,这样就能避免后端的压力。
4原理
哈希函数
哈希函数的概念是:将任意大小的数据转换成特定大小的数据的函数,转换后的数据称为哈希值或哈希编码。下面是一幅示意图:
布隆过滤器原理
布隆过滤器(Bloom Filter)的核心实现是一个超大的位数组和几个哈希函数。假设位数组的长度为m,哈希函数的个数为k
以上图为例,具体的操作流程:假设集合里面有3个元素{x, y, z},哈希函数的个数为3。首先将位数组进行初始化,将里面每个位都设置位0。对于集合里面的每一个元素,将元素依次通过3个哈希函数进行映射,每次映射都会产生一个哈希值,这个值对应位数组上面的一个点,然后将位数组对应的位置标记为1。查询W元素是否存在集合中的时候,同样的方法将W通过哈希映射到位数组上的3个点。如果3个点的其中有一个点不为1,则可以判断该元素一定不存在集合中。反之,如果3个点都为1,则该元素可能存在集合中。注意:此处不能判断该元素是否一定存在集合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判率。可以从图中可以看到:假设某个元素通过映射对应下标为4,5,6这3个点。虽然这3个点都为1,但是很明显这3个点是不同元素经过哈希得到的位置,因此这种情况说明元素虽然不在集合中,也可能对应的都是1,这是误判率存在的原因。
布隆过滤器添加元素
将要添加的元素给k个哈希函数 得到对应于位数组上的k个位置 将这k个位置设为1 布隆过滤器查询元素 将要查询的元素给k个哈希函数 得到对应于位数组上的k个位置 如果k个位置有一个为0,则肯定不在集合中 如果k个位置全部为1,则可能在集合中Bloom Filter 用例
Google 著名的分布式数据库 Bigtable 使用了布隆过滤器来查找不存在的行或列,以减少磁盘查找的IO次数[3]。Squid 网页代理缓存服务器在 cache digests 中使用了也布隆过滤器[4]。
Venti 文档存储系统也采用布隆过滤器来检测先前存储的数据[5]。
SPIN 模型检测器也使用布隆过滤器在大规模验证问题时跟踪可达状态空间[6]。
Google Chrome浏览器使用了布隆过滤器加速安全浏览服务[7]。
在很多Key-Value系统中也使用了布隆过滤器来加快查询过程,如 Hbase,Accumulo,Leveldb,一般而言,Value 保存在磁盘中,访问磁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然而使用布隆过滤器可以快速判断某个Key对应的Value是否存在,因此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磁盘IO操作,只是引入布隆过滤器会带来一定的内存消耗,下图是在Key-Value系统中布隆过滤器的典型使用: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关于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