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共 1149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
文章目录
1. 路由的工作原理
1.1 路由器的定义
路由器是连接两个或多个网络的硬件设备,在网络间起网关的作用,是读取每一个数据包中的地址然后决定如何传送的专用智能性的网络设备。它能够理解不同的协议,例如某个局域网使用的以太网协议,因特网使用的TCP/IP协议。这样,路由器可以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网络传来的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把非TCP/IP网络的地址转换成TCP/IP地址,或者反之;再根据选定的路由算法把各数据包按最佳路线传送到指定位置。所以路由器可以把非TCP/ IP网络连接到因特网上。
1.2 路由概述
将数据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的过程。过程中,路由器将数据包转发到正确的目的地,并在转发过程中选择最佳路径。
1.3 工作原理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即依据路由表转发数据;
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表(routing table)或称路由择域信息库(RIB, Routing Information Base),是一个存储在路由器或者联网计算机中的电子表格(文件)或类数据库。路由表存储着指向特定网络地址的路径(在有些情况下,还记录有路径的路由度量值)。路由表中含有网络周边的拓扑信息。路由表建立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实现路由协议和静态路由选择。
1.4 路由表的形成
路由表:
路由器中维护的路由条目合集;
路由器根据路由表做路径选择;
路由表的形成:
直连网段:(配置IP地址,端口UP状态,形成直连路由);
非直连网段:对于不直接连在路由器上的网段,需要使用静态路由或动态路由来将这些网段以及如何转发写到路由表中
静态路由:
由管理员手动配置;
缺乏灵活;
默认路由:
当路由器在路由表中找不到目标网络的路由条目时,路由器把请求转发到默认路由接口(在末节网络配置)
末节网络:网络的最远端
1.5 路由转发数据包的封装过程
1.6 路由和交换机对比
- 路由工作在网络层
根据路由表转发数据;
路由选择;
路由转发; - 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根据MAC地址表转发数据;
硬件转发;
2. 静态路由的配置
以下图为例:
右键PC设置IP,网关和子网掩码,记得点应用;两边设置都要设置。
启动设备
进入CLI
操作依次为进入系统模式,更换显示,关闭信息提示,设置不超时。类似于XSHELL,按tab键可进行命令补全。同时也可以后续输入?,可显示后续能接的参数等。
后续进行路由器的IP设置;
int进入节点,IP add 接 IP 加子网掩码,子网掩码也可用点分10进制表示
节点IP配置完成,启动该节点 全写为undo shutdown,可简写;查看是否配置IP成功,可使用display this,简写dis th;
所有配置完成后,设置静态路由即可使两端PC通信;
静态路由设置:
查看配置的静态路由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关于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