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HCIA-datacom 学习笔记12——网络地址转换
发布日期:2021-06-30 12:16:47 浏览次数:2 分类:技术文章

本文共 1348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4 分钟。

华为HCIA-datacom 学习笔记12——网络地址转换


网络地址转换

1、NAT产生背景

互联网用户增多,IPv4公有地址短缺
Ipv4地址分配不均


2、IP地址分类

2.1公有地址
可以直接在internet上直接通信
2.2私有地址
只能在内网使用


3、私有IP地址

A类10.0.0.0~10.255.255.255
B类172.16.0.0~172.31.255.255
C类192.168.0.0~192.168.255.255


4、NAT技术原理

4.1 NAT
对IP数据报文中的IP地址进行转换,一般部署在网络出口设备,例如路由器或者防火墙。

4.2 NAT的典型应用场景

4.2.1 内网>外网
对源地址进行转换
4.2.2 外网>内网
对目的地址进行转换
4.2.3 注
由于私有地址无法在Internet上的路由转发,访问Intrnet的IP数据包将缺乏路由无法到达私有网络出口设备。即无法在公网上ping通私有地址

4.2 静态NAT

4.2.1静态NAT
私有地址与共有地址一对一映射。
4.2.2特点
支持双向互访:私有地址访问Internet经过出口设备NAT转换成公有地址。同时,外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时,其报文中携带的公有地址(目的地址)也会被NAT设备转换成对应的私有地址。

4.3 动态NAT

4.3.1动态NAT
静态NAT严格地一对一进行地址映射,这就导致即便内网主机长时间离线或者不发送数据时,与之对应的公有地址也处于使用状态。为了避免地址浪费,动态NAT提出来地址池的概念:所有可用的公有地址组成地址池。当内部主机访问外部网络时临时分配一个地址池中未使用的地址,并将该地址标记为“In Use“。当该主机不再访问外部网络时回收分配的地址,重新标记为”Not Use”

4.4 NAPT

4.4.1产生原因
动态NAT选择地址池中的地址进行地址转换时不会转换端口号,即No-PAT(No-Port Addressm Translation,非端口地址转换),公有地址与私有地址在使用时还是1对1的映射关系,无法提高公有地址利用率。

4.4.2 NAPT

从地址池中选择地址进行地址转换时不仅转换IP地址,同时也会对端口进行转换,从而实现公有地址与私有地址1:n映射,可以有效提高公有地址利用率。

4.5 Easy IP

4.5.1 Easy IP
实现原理和NAPT相同,同时转换IP地址、传输层端口,区别在于Easy IP没有地址池的概念,直接使用接口地址作为NAT转换的公有地址。Easy IP 适用于不具备固定公网IP地址场景:如通过DHCP、PPPoE拨号获取地址的私有网络出口,可以直接使用获取到的动态地址进行转换。


5、DHCP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6、PPPoE

v以太网承载PPP协议

5、NAT Server

5.1 NAT Server
指定【公地址:端口】与【私有地址:端口】1对1映射,将内网服务器映射到公网,当私有网络中的服务器需要对公网提供服务时使用。外网主机主动访问【公有地址:端口】实现对内网服务器的访问。


整理: 毛尚杰、陈诺、江泽明、梁文婷

排版: 何颖连
审核: 蔡宗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点击下方“正月十六工作室”查看更多学习资源

转载地址:https://jan16.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14937573 如侵犯您的版权,请留言回复原文章的地址,我们会给您删除此文章,给您带来不便请您谅解!

上一篇:华为HCIA-datacom 学习笔记13——网络服务与应用
下一篇:华为HCIA-datacom 学习笔记11——AAA原理与配置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感谢大佬
[***.8.128.20]2024年04月29日 07时25分51秒

关于作者

    喝酒易醉,品茶养心,人生如梦,品茶悟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愿君每日到此一游!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