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入门———列基本的状态和状态方程
发布日期:2021-06-29 11:10:37 浏览次数:2 分类:技术文章

本文共 3381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1 分钟。

1;了解一下DP的基本原理

我们要找到某个状态的最优解,然后在它的帮助下,找到下一个状态的最优解。
入门网站;;

其中的入门题;

硬币问题;如果我们有面值为1元、3元和5元的硬币若干枚,如何用最少的硬币凑够n元;

我们用d(i)=j来表示凑够i元最少需要j个硬币。于是我们已经得到了d(0)=0,表示凑够0元最小需要0个硬币。当i=1时,只有面值为1元的硬币可用,因此我们拿起一个面值为1的硬币,接下来只需要凑够0元即可,而这个是已经知道答案的,即d(0)=0。所以,d(1)=d(1-1)+1=d(0)+1=0+1=1。当i=2时,仍然只有面值为1的硬币可用,于是我拿起一个面值为1的硬币,接下来我只需要再凑够2-1=1元即可(记得要用最小的硬币数量),而这个答案也已经知道了。所以d(2)=d(2-1)+1=d(1)+1=1+1=2。一直到这里,你都可能会觉得,好无聊,感觉像做小学生的题目似的。因为我们一直都只能操作面值为1的硬币!耐心点,让我们看看i=3时的情况。当i=3时,我们能用的硬币就有两种了:1元的和3元的( 5元的仍然没用,因为你需要凑的数目是3元!5元太多了亲)。既然能用的硬币有两种,我就有两种方案。如果我拿了一个1元的硬币,我的目标就变为了:凑够3-1=2元需要的最少硬币数量。即d(3)=d(3-1)+1=d(2)+1=2+1=3。这个方案说的是,我拿3个1元的硬币;第二种方案是我拿起一个3元的硬币,我的目标就变成:凑够3-3=0元需要的最少硬币数量。即d(3)=d(3-3)+1=d(0)+1=0+1=1. 这个方案说的是,我拿1个3元的硬币。好了,这两种方案哪种更优呢?记得我们可是要用最少的硬币数量来凑够3元的。所以,选择d(3)=1,怎么来的呢?具体是这样得到的:d(3)=min{d(3-1)+1, d(3-3)+1}。OK,码了这么多字讲具体的东西,让我们来点抽象的。从以上的文字中,我们要抽出动态规划里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状态和状态转移方程。上文中d(i)表示凑够i元需要的最少硬币数量,我们将它定义为该问题的"状态",这个状态是怎么找出来的呢?我在另一篇文章 动态规划之背包问题(一)中写过:根据子问题定义状态。你找到子问题,状态也就浮出水面了。最终我们要求解的问题,可以用这个状态来表示:d(11),即凑够11元最少需要多少个硬币。那状态转移方程是什么呢?既然我们用d(i)表示状态,那么状态转移方程自然包含d(i),上文中包含状态d(i)的方程是:d(3)=min{d(3-1)+1, d(3-3)+1}。没错,它就是状态转移方程,描述状态之间是如何转移的。当然,我们要对它抽象一下,d(i)=min{ d(i-vj)+1 },其中i-vj >=0,vj表示第j个硬币的面值;有了状态和状态转移方程,这个问题基本上也就解决了
#include
int main(){ int i, n, j,dp[25]; int b[3]={
1,3,5};//三种硬币数;;; while(scanf("%d",&n) != EOF) { for(i = 0; i <= n; i++) { dp[i] = i; for(j = 0; j < 3; j++) { if(i >= b[j] && dp[i-b[j]]+1 < dp[i])//状态方程;; { dp[i] = dp[i-b[j]]+1; } } } printf("%d\n",dp[n]); } return 0 ;}

2最长上升子序列;;;;

状态转移方程得到:

d(i) = max{1, d(j)+1},其中j

#include
int main(){ int n, i, j, len; int dp[10004],a[10004]; while(~scanf("%d",&n)) { for(i = 1; i <= n; i++) { scanf("%d",&a[i]); } dp[0] = 0; len = 1; for(i = 1; i <= n; i++) { dp[i] = 1; for(j = i-1; j >= 1; j--) { if(a[j] < a[i] && dp[j]+1 > dp[i]) dp[i] = dp[j]+1; } if(len < dp[i]) { len = dp[i]; } } printf("%d\n",len); } return 0;}////////////////////////////////////////////////////////////////////////////////////////////////////////////////////////////////////////////////////////////////////////////////////////////////////////////////////////////////////////////////////////////////////////////////////////#include
int main(){ int n , i, t, left,right,middle; int a[10004],b[10004]; while(~scanf("%d",&n)) { for(i = 1 ; i <= n; i++) { scanf("%d",&a[i]); } b[1] = a[1]; t = 1; for(i = 2; i <= n; i++) { if(a[i] > b[t]) { t++; b[t] = a[i]; } else { left = 0, right = t; while(left <= right) { middle = right-(right-left)/2; if(b[middle] >= a[i]) { right = middle-1; } else left = middle+1; } b[left] = a[i]; } } printf("%d\n",t); } return 0 ;}

转载地址:https://blog.csdn.net/zw1996/article/details/52155453 如侵犯您的版权,请留言回复原文章的地址,我们会给您删除此文章,给您带来不便请您谅解!

上一篇:筛选法的应用
下一篇:菲波拉契数列的通项公式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关注你微信了!
[***.104.42.241]2024年04月07日 13时15分32秒